第23章 私募界大佬(2/2)
江晓燕这才发现自己说错话的后果,也终于明白了江采口中那个“让你们二叔管你们”那句话的杀伤力。
三分钟过去了,大家还是没人吭声。
“二叔,我···我看不懂。”她终于不敢造次了,低声求饶一般问着江奕。
“你看不懂,会说几句也行。”
磕磕巴巴地说了几句,侍应生还是耸耸肩,表示无能为力。看来是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既然你花了这么多钱,又没学到东西,甚至连菜都不会点的话,那就对不住了。你可以走,也可以看着我们用晚餐。”这一句“逐客令”让在座的江正民和王美琳心惊胆战。
江晓燕更是直接暴起:“我才不稀罕呢,香江那里有更好吃的,谁爱吃不吃。”
说完了把餐巾纸丢在座位上就要走。
王美琳急忙要去拦着,江奕一摆手叫住了她:“嫂子,有些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然后,他太高了音量:“江晓燕,我今晚把话放在这里,你现在离开这里,江家的所有产业都对你封闭。香江也跟你没关系,你明天就可以回江家屯种地去。”
江文社还没见过这么大阵仗,急忙就想劝劝江奕。坐在旁边的江正岭一摇头制止了他。
江正民也不好看,可是他坐在首席,真要让他表态反对江奕,他也不敢。
只有王美琳还有些弹性,上去抱住自己的大女儿,就是一顿数落:“你这个傻孩子,要是没有江奕小叔,你现在连个学都没上,跟你妈一样就是个睁眼瞎。现在多好的条件,你还不好好珍惜···”
“还不都是你,一天到晚就知道串门、打扮,连学也不让我上,小学三年级就让我停了。两块钱学费都不舍得掏,还说什么女人上学就是浪费。现在我学起来多辛苦你知道不知道。我恨你,我恨死你了!”江晓燕越说越激动,这么多年受到的歧视性待遇,非要在今晚发泄出来。
作为大女儿,她和弟弟妹妹的年龄差距也只有三到五岁。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已经超过了十岁,在农村就是可以帮忙的年级。本来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各家各户都是这样过来的。
只是到了香江以后,却发现自己被亏欠了很多。
王美琳羞得脸都红得发紫、再发黑。
江正民更是气得手都在抖。他腾地一声站了起来,江奕却一把拉住了他。
“二哥,交给我吧。”江奕知道这个时候已经失控了。
唯一的缓冲还被江晓燕的几句话给噎住了,动弹不得。
“江晓燕,整个家庭以前就是这样的条件,没有人亏待你。现在家庭条件好了一些,马上就给你们提供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你们应该对父母心存感激。要不然,你还以为自己生来就是公主,生来就是香江富人的子女?真要这样,你就不配有这样的待遇。”
江晓燕冷冷看着江奕,江奕直接漠视了她。
“侍应生,按照每人1000元进行配餐。”江奕直接把菜单丢给了侍应生。
侍应生吓了一跳,赶紧低下头来抱歉:“对不起,我们最多只有288元每人的配餐,多了就要请示经理另外进行服务。”
“那就按照最高标准来吧。”
江奕随手给大家算着账:“每个人差不多300块,在座的5个人就是接近1500块。二哥,你说江家屯现在那些种地的每年能赚多少钱?”
“一个人一亩四分地,我们家还有小强是超生的、没有地,一个人也就是一亩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地也就是八九百斤大米、四五百斤麦子,抛去化肥、种子和农药,能落下五六百块钱。”江正民像是被触动了心弦一样,一下子泪都留下来了。
“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其实也就是我们这一餐饭钱,加上几瓶红酒。你还记不记得91年9月份,我找你们借了几百块钱?”那时候是江奕放江采去深城的时候,家里只有500块,从堂兄和大伯那里共借了1500块。
“怎么会不记得呢?你二嫂那时候说你都魔怔了,要是不借给你,指不定会怎么着呢。”
往事一幕幕回首,原来当年的1500块钱成就了江采的第一桶金。再往后就是把这些后辈接过去,接受最好的教育,给他们最好的前途。
“我敢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比我更操心大家的教育了。为了赚钱,我基本上没有上过课。高中的时候基本上在兰陵、任城各地跑,大学的时候所有课程除了一门以外都免修了。同学们都说我是上了一个假的大学。”江奕还是第一次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如果今晚不是江晓燕闹腾,他更愿意埋藏起来。
“你让我最佩服的就是永远都拿第一,不像我要么第一要么第二,还是倒数的。”江文社知道江奕今晚郁闷,也跳出来缓和一下。
他是在座的人里面唯一一个出五服的,大家总要给他一些“客人”的礼节。
说完以后,他又走到了江晓燕那里,举起一杯酒:“大姑姑,今晚大家聚在一起过年多不容易?全家人都在操心你们,你别看我学习不好,可我听到你们到香江学法语、西班牙语的时候,我都羡慕的不行。那都是只有香江电影电视剧里才有的啊,我以前还以为我这辈子看不到了呢。”
说着,他小声悄悄地说了一句:“快去给江奕赔个礼!”
其实江晓燕早就想通了。开始是害怕,怕失去;后来是悔,后悔自己对自己妈妈这么绝情;最后是恨,恨自己怎么就这么快忘了过去。
“不用管我,你说的是你妈,她要是答应了就行。”江奕知道女孩子脸皮薄,顺水推舟让她们母女两个缓和一下。
王美琳早就等着这个傻女儿了,两人一番苦恼,好久才安稳了下来。
江正民不得不叹服这个堂弟。年龄不大,威视却已经成功建立起来了。每次出行都是行风动雨地,这次不骂我们两口子,改骂下一代了。
江奕没有等母女表演完,就直接给江正民和江正岭派活了。
“二哥,网点的职员不远裁减了。让他们都走正岭哥的路线,找那些有闲钱的人募集资金,每个产品不超过200个人,每个委托人不低于10万块。”
江正岭的表现给了江奕一些信心。申城是华国一大财富管理重镇,公募领域现在还没有私营企业的份,私募却没什么监管,只要坚守“200人以下”的红线、不要触碰“非法集资”的底线,问题就不大。
“今年你不是不让多炒股吗,这些钱进来以后该怎么投?”
“彭城那边的商品交易中心可以做空。”江奕轻轻一点,江正民和江正岭就懂了。
去年下半年的老套路再做一次不就行了?
“那要是像交行营业部那样二三百万,也按照一个委托人?”江正岭是动脑子了,这才是私募的能量所在。
“不管他们多少人集资,只要是一个人委托给我们,就是一个委托人。”如果是后世的严格监管背景下,会出现多重征税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些问题还不存在。
江正岭,希望你能够继续你的惊艳,希望十年后你能成为外滩私募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