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阿勒坎和华为5G(2/2)
直到华为在极化码的基础上开发出5g通信技术后,迎来了至关重要的5g标准投票——若能取胜,就能掌握5g通信网络的话语权。在去年的5g标准投票中,华为推崇的极化码,受到了美国高通公司的阻击,高通推崇的是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当然,表面上是技术之争,背后也有国家利益之争。
ldpc利用校验矩阵的稀疏性,使得译码复杂度只与码长成线性关系,在长码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的进行译码,因而具有更简单的译码算法。由于ldpc可以使用高效的并行译码构架,其译码器在硬件实现复杂度和功耗方面均优于turbo码,在利用计算机找到最优秀的ldpc码,其极限性能距香农理论限已经缩小到0.0045db水平。
极化码构造的核心是当码长持续增加时,部分信道将趋向于容量近于1的完美信道(无误码),另一部分信道趋向于容量接近于0的纯噪声信道,选择在容量接近于1的信道上直接传输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是首个被证明能够达到香农极限的方法。编码过程是用矩阵来表示信道极化组合与分解的过程,编码过程最重要的是求得生成矩阵。
相比ldpc码和turbo码等成熟编码技术,极化码虽有理论优势,但付诸实践需要冒很大风险。从2010年起,华为投入巨额资源研发极化码的落地应用,终于在2016年11月使之成为5g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这也是中国厂商第一次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制定中掌握技术方面的话语权。
2018年7月26日下午,极化码之父阿勒坎在深圳华为总部享受了隆重的欢迎场面,包括任正非在内的华为最高领导层和华为数百名员工肃立十余分钟等候他的到来。任正非向其颁发由巴黎造币厂设计制造的奖牌。奖牌正面雕刻胜利女神形象,嵌入巴卡拉红水晶,寓意新的通信技术引领时代发展。
记者问:“作为一名科学家,您认为需要怎样的机制和氛围来保障基础科研?”
阿勒坎答:“我非常幸运,回国后加入了一个私立大学,这个学校的主管部门非常好,支持和鼓励我的研究。现在的教授发表论文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当时不需要发表那么多论文。我发表论文只要最低的额度,只要够保住我的工作。当时学校的管理层很有耐心,能理解我的做法。我并不是想要说教,但教授不应该承担那么多发表论文的压力,我觉得这两者之间要找到很好的平衡点。我从事的这种基础研究,不太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所需要的是安全的环境,能有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的工资就够了。”
记者问:“您曾在美国学习、教学了近十年时间。如果做一个对比,美国的大学体制和土耳其有哪些异同?”
阿勒坎答:“我看到这样的现象,学术界现在每隔两到三年就会出现一个热门话题,例如有很多人在追逐机器学习、ar/vr等热门研究方向,但它们也许转瞬即逝。根据我的经验和倾向,你应该有你自己的研究日程或研究计划。这个研究计划应该是有规矩可寻、合理的,但最终不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功,但我的理解就是,基础研究就是要去研究、理解最基本的问题。
华为觅到了一个不追求物质、不追求时髦的数学家,是一大幸事。华为和这位数学家相得益彰,精诚合作,也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