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昨夜井鬼映江寒 今朝雪落满天山3(2/2)
青珣道:“是孟门的曹九离师兄。”那女子点点头道:“好,那我待会找曹师兄问问。”其实她心中已是全然信了,只是面皮上有些挂不住。
她见青珣依旧一本正经,不觉有些厌烦,眉头一皱,说道:“掌门教你来做甚么?”
青珣故作高深道:“论气。”
那女子奇道:“哦,你还懂这些东西。说来听听。”
青珣心中一笑,自己虽然武功全失,可记忆半点没去,之前自己下的功夫自不会付诸东流。只听他清清嗓子,朗声说道:“……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则圣人尽道其间,兼体而不异者,存神其至矣。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依旧出乎《正蒙》)
小子之前常提到这《正蒙》篇,现在大概解释下,这《正蒙》的大意是:宇宙最先是一气。气分阴阳,阴阳之气会和相冲,就是其所谓“太和”,一切“道”都是这太和之气的两种对立物质(阴和阳)相互浮沉升降动静相感相荡所成的。那么这个“道”就不是所谓的形而上学,而进乎西学所谓唯物主义中所说的矛盾统一。矛盾显而易见,“统一”也就是其中的“仇必和而解”。太和之气无形不可感知,所以又说是“太虚”,被感知了就是“聚”或“散”太和之气永远在“聚”与“散”。我们感知万物。这个感就是一种“聚”,“感”去了就是一种“散”,但这感的背后都有静而无感的性之本体,谓之太和。说到这里,倒有些像西学唯心本体论。其实《正蒙》所说正是指出这两者是合而为一的。好!先说这么多,其它以后再谈。
却说那女子呆望着青珣,将他上下打量,半晌方道:“瞧你人物这般猥琐,想不到却是满腹经纶。小女子拜服,先前所言实在是我的不是,向你赔罪啦!”青珣忙道不敢。
那女子认了错后,立时变回原形,嘻嘻笑道:“反正你说什么人家也听不懂,你去找掌门说罢。不过我瞧你这人挺有意思,很对本女侠的胃口!嗯,那个,我已经向你到过歉了,你大人大量,别跟小女子计较了。以后我来找你玩,你可别不答应。我在这挺没劲的。”
青珣咳嗽一声,挺了挺胸,说道:“我一心向道,事务繁忙……啊哟……不过事情再大大不过姑娘你的事。小生纵有天大的道理要做,姑娘只要吩咐一声,我云青珣上刀山,下油锅绝不皱一下眉头。”
那女子呸道:“谁要你上刀山下油锅了,只要你陪我一会,这山上的人要么全是书呆子,要么整日里只知道想着这些没意思的事。我才懒得理他们,看你学问也挺大的,但可要比他们有趣多了。”
青珣心想:这原是本该有的学问态度。想我悟道时也是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所得则识之。嘴里却不谦虚道:“人的才气天资毕竟还是有高低之别吧。”
哪知这女子的眼圈登时红了,低着头嗫嚅道:“那……那人家算是最笨的那类人罢。”青珣急道:“自然不是,依我看,你比我还聪明呢。”那女子看了他一眼,强笑道:“我知道你是在安慰人家,其实人家也并不在乎这个,只是我爹爹老说人家不开窍,只知道玩耍,甚么都不懂。我总要惹他生气,他一生气,就要凶人家。”
青珣心道:“你却还有个爹爹凶你,我连我爹爹是谁都不记得啦。而崇熙的爹爹也早就作古。哎!崇熙崇熙!此生不知可有再得相见之时。”神色渐渐落寞下来。
那女子忽地想到在一个陌生人面前险些掉下眼泪,心下不禁大是惴惴,只低着头不出声了,好半天见青珣也不说话,还道他是在偷偷嘲笑自己,使劲儿朝他胸前推了一把,怒道:“你敢笑话我!”这下真是没轻没重。
青珣正在痴想,胸上猛然受到一股巨力,登时脑子一昏,又一次鲜血狂吐,倒着撞入房中。
正是:雪上加霜彻骨寒,伤中添痛怎生堪。少年命舛何难断,定是天将降任然。
毕竟青珣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