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机械吃人

第四百一十二章 机械吃人(1/2)

目录
好书推荐: 梗带师 巅锋 牧天狼 破囚之争 道断修罗 漫威之看电影获得技能 奈何反派他百媚千娇 一路侑你 妈咪V5:扑倒傲娇爹地 黄龙道人传

工业机械化生产造成的差异,可以说是令人完全无法接受的,试想一下,生活于清朝和民国的农民,用牛耕田地,一亩地大概用半天时间,而建国后的农民开始用拖拉机耕田,同样的一亩地大概就用半小时左右就可以耕完。

所以农村刚刚开始普及拖拉机的时候,多的是上了岁数的人去围观,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犹如神话传说一般啊。

而后来随着一些微耕机的发明和普及,除了一些地形特别的地方,基本上全国上下都是用拖拉机耕作田地了,牛也逐渐沦为肉食材料,不再是生产工具了。

牛耕时代的农民,顶多就种三五七亩地,自然对用拖拉机等机械设备,能耕种十多、几十亩地的现代农民惊为天人。

但是中国现代的农民,却又对大洋彼岸那方,能够一人耕种几百到一千多亩田地的美国农民佩服不已,认为双方已经不在同一个次元了。

所以说,某些发明创造,有时候真的可以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效率也会是天壤之别。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英国历史上的“珍妮纺纱机”了,只是由于发明者的一个意外,开门的时候不小心将妻子的纺纱机踢翻了,然后看到纺纱锭竖起来后依然能够转动,由此有了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纱的想法。

不久之后,发明者就做出了带八个纺纱锭的初代“珍妮纺纱机”,一个小小的想法,足足使得纺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七倍。

而从1764年的初代“珍妮纺纱机”问世以来,发明者就不断改进,到了1784年的“珍妮纺纱机”,已经是有着八十个纺纱锭的机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