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最强熊孩子 > 第225章:勿以夜长乃谓无明

第225章:勿以夜长乃谓无明(2/2)

目录
好书推荐: 诡秘守望者 全世界都以为我会修仙 我真不是高人啊 我的纯真年代1999 截教童子再封神 当学霸开了修仙外挂 非凡古董专家 鹿逐录 霍格沃茨之芙蓉家的赘婿 一觉醒来有了老婆孩子

像郑家与卢家这类以书香门第著称于世的世家体系。

只要到了每年春闱秋闱时,就会敞开门户广纳天下士子入府。

这次秋闱前夕,李承乾早已听说,郑府共计招收百余名士子入门寄宿。

而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阶级以及三六九等。

像赵有林这样没有背景又没钱的穷士子,混在那些自视甚高的士子堆里,谁会将他放在眼里呢

想到此处,李承乾抿了抿嘴道“那有林兄对此次秋闱可有把握上榜,争取三甲”

闻言,赵有林面露惭愧“别说三甲,只让有林上榜,就是三生有幸了。”

唐朝时虽然就已经开始用科举选拔人才了。

但现在毕竟是科举初期,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善。

科举制度中还很多规则排斥穷苦出身的士子。

例如唐初的三次会考,童试、乡试、会试。

普通的寒门士子,要先参加童试。

童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州级乡试。

乡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级的会试。

而相对来说,世家子弟就要比他们强许多了。

首先,世家子弟是不需要参加童试的,他们可以直接跨过童试,直接参与乡试。

待到乡试一过,就可以赶赴京城参与会试。

或许有人会质疑,两方差距也不是很大。

无外乎,就是差了个考试而已,根本不叫事儿。

但别忘了,这可是在大唐,这是古代。

童试若过了还好,若不过可就要再等三年才能考了。

三年时间,不是转眼即过,而是一日一日的过。

穷苦出身的士子,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浪费

一个男子,想要在这时代生存,首先就是要填饱肚子,更要保证全家不被饿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若读书不成,多数父母都会要求这些人回家务农,亦或者选择其他行业另谋出路。

这也使得许多有才之人,在少年之时只刚露才子风貌,因童试未过便半途而废也是让大唐人才库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不乏有那种幸运之人。

在大唐时期虽然已经用科举取缔了引荐制度。

但地方官员每年还是会有引荐的名额的。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权限将童试未过,却富有才学的寒门士子送到京城直接参与乡试。

当然了,地方官员也只是给他们机会。

至于这机会能否自己把握住,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而这也是赵有林为什么能直接出现在长安城参加乡试的原因所在。

想到此处,李承乾不免暗叹口气。

想要改变这个时代,任重而道远。

若非要改变,那要做的事儿还有很多呦。

见李承乾在那叹气,赵有林忍不住开口问“小兄弟,你为何叹息”

“没什么。”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只是想到了一些,让我惆怅的事儿罢了。”

他放下酒杯,搓着手道“大唐至今,一派繁荣景象,内治世家百姓,外安六方诸夷。”

“可还是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呀”

“哪有那么多不公平的地方呀。”

赵有林笑着说道“勿以夜长,乃谓无明。泥犹生莲,何举世皆是脏汝生于极夜,岂可强言举世皆是夜”

“世上有黑者亦有脏之,却不可由此作一副不信世界之状。”

听闻这话,李承乾愣了下。

随后满脸不解的看着赵有林。

这话说的,可真有点人生哲理的意思呀。

“勿以夜长,乃谓无明”

李承乾细细咀嚼这八个字,随后拿起酒杯,面朝赵有林道“就为这八个字,我敬有林兄一杯。”

“客气。”

赵有林也端起酒杯,与李承乾对撞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