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观音现身,玄奘西行(2/2)
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老婆快出来看神仙啊!整个长安都轰动了。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更是口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热泪盈眶。
观音轻起玉口。“大唐皇帝,汝心系苍生,为民谋福,召开水陆大会,诚心感天动地。我佛如来念你爱民之心,特遣我来告知,尔等所传乃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佛如来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今赐下锦襕袈裟与九环锡杖,可着玄奘法师前去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求取真经。”
为防万一,观音直接就指定了由唐僧去西天取经,事情办妥以后,急匆匆的就离开了,她是真的不想多看唐僧一眼了。不曾想忙中出差,从怀里掉落了一张信笺,上面写着,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拿过来一看,路倒是挺远的,不过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不是都指定好人选了吗。神仙办事非同一般,还真是弄不明白。
李世民还在揣摩天意呢,唐僧却真的动了心思。现在的佛教是乌烟瘴气,西方的大乘佛经,要真是像观音说的那样神妙,前去取经倒也是一件好事。早已对现在的佛教失望,可他心中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想出什么好办法,也只能寄希望于大乘佛法了。
太宗想完了心事,抬头正好看到了唐僧,于是问道,“不知玄奘大师是否愿意前去西天求取真经?”
“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黎民永脱苦海。”
“好,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李世民的帝王心术用的那叫一个溜,此举既能感动唐僧,让他甘心赴汤蹈火,又能为自己赢取民望,观音的话可是大半个长安城的人都听到了,这一结拜,那可是好处多多。最关键的是能让神仙亲自点名的人怎能一般,拉拢一下又不费事。
到寺里佛前拜了四拜,李世民就亲热的拉着唐僧的手开始叫“御弟圣僧“了。不知唐僧是真的被忽悠的感动了,还是在配合太宗演戏,用一种感激涕零的语气说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否则永堕沉沦地狱。”
唐王听后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就发牒出行。
出发的那一天,长安城内万人空巷,都送圣僧去取经了。太宗也是做足了姿态,不仅送了一个化斋用的紫金钵盂,行脚用的白色骏马,派了两个长行的从者,还替他取了一个三藏的雅号。
一直并驾齐驱的送到了关外,唐王又让侍卫斟酒,以作送别。唐僧本来就是酒肉不忌,也没有推辞。方待要饮,却见太宗从地上拾起一撮尘土,弹入了唐僧的酒中,“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不知几时才得回返。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啊!”
别看唐僧的衣服皱皱巴巴的,可却洗的非常干净,虽无洁癖,可也不是脏乱之人。看着这杯加了料的酒,心里面骂了一声“我靠”,这么多人看着呢,也只能咬着牙喝下去了。
~~~~~~~~~~~~~~~~~~~~~~~~~~~~~~~~~~~~~~~~~~~~~~~~~~~~~~~~~~~~~~~~~~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大家收藏、推荐支持下吧。如果情况好的话,就不回家专心写作了,谢谢大家。
取经路的第一步已经踏出了,以后的磨难如何化解,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