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戚家军,初遇偶像(2/2)
戚继光虽然长的满脸严肃,却是极为健谈,受到戚夫人的影响,以为王超的身世有难言之隐。两人都刻意回避这个话题,而是谈论起了刀法,这一谈就是半个多小时,可谓是宾主尽欢。
戚继光同意了王超加入戚家军,并先担任队长,伺有功劳,再则升迁。
戚家军中一队十一人,一般都是组成由戚继光专为抗倭创造的“鸳鸯阵”。《纪效新书》中对这一阵法有明确的记载。“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两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①,复次四人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以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
战斗时间来的很快,快到王超还没来得及去见见他那队手下。
第二天一早戚继光接到消息,健跳沂头海面的倭寇,现在已经到达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镇,妄图劫掠府城。
王超在戚继光带领下,随1500余戚家军在大田岭设伏,倭寇听闻明军已有准备,在五月三日撤回大田,往仙居方向蹿去,意图劫掠处州(今浙江丽水)。
大田至仙居必经上峰山,山南是一狭长谷地,便于伏击敌人,戚家军又行军至上峰山,人人手执一束松枝隐蔽身体,等待倭寇进犯。
五月四日,倭寇列10公里长队向仙居方向行进。五日经上峰岭南侧,远望岭上满山丛松,未见有兵,毫无戒备之下,走入了戚家军的包围圈。
一场以少胜多,全家敌兵的伏击战即将展开。
注释:
①狼筅:原是明朝矿工起义军发明,其械形体重滞,械首尖锐如枪头,械端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附枝最长60厘米,最短25厘米。杆长5米。头与杆均为铁制成,重约3500克,均为力大之人所使用。戚继光《纪效新书》载:"缘士心临敌动怯,他器单薄,人胆摇夺,虽平日十分精习,便多张皇失措,忘其故态。惟筅则枝茂盛,遮蔽一身有余,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其技击方法主要有:拦、拿、挑、据、架、叉、构、挂、缠、铲、镗等。
(这两章写的比较闷,主要是为了过渡后面对倭作战的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