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今日好时来(2/2)
原来,数不近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正好跟老获的女儿孟姜打了个照面。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把数不近的骨头都惊酥了。这老获的女儿竟是非常的漂亮。只见她下穿绿萝裳,身着杏黄袄,头扎双头髻,面如敷白粉,一双大眼睛俏皮而有神,唇红齿白,仿佛那皇宫里的贵人一样。数不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孩子,一见之下,差点没摔倒在地。他当时就晕了。这男人天性如此,见到美女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数不近的心差点没从嗓子眼跳了出来!数不近嘟嘟囔囔,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失魂落魄地转身出了房门。他娘在后面连声喊道:“哎,数不近,你别走,这是你老获叔,快坐下来谈谈。”可惜数不近充耳不闻,径自走了!数不近他娘笑着摇摇头,冲老获抱歉地笑道:“真是对不住,这小子没见过世面,怕生人,可能是不好意思,您别见怪!”老获哈哈大笑:“不怪,不怪,我就喜欢老实娃。我还害怕我那未来的女婿是个浪荡子呢,今天一见我也就放心了,哈哈,开心,来,吃酒!”数不近他爷一见数不近这架势,当然知道儿子是怎么想的,也是哈哈大笑,一场乌云就此散去,俩老头开怀畅饮。说是开怀畅饮,其实也醉不着。(注5)
数不近一出门,一看哥哥还在外面晃悠。他冲上去,一把抱住了哥哥不韦,差点就给他撅翻了个跟头。紧接着,数不近“咕咚”一声,给不韦跪下了,“哥,我求你了……!”
当晚,老获带走女儿孟姜走后,数不近家马上就召开了家庭会议。数不近一反常态,坚决要娶老获的女儿,要死要活地,非孟姜不娶!数不近甚至放声痛哭,当着二老的面,第二次给不韦哥哥跪下,并拍着胸脯保证,娶了媳妇后,一定好好种地,要在三年内,不,两年内,把花掉的财物给挣回来。由于数不近是老幺,一家人本来就宠他一点。他哥虽然直皱眉头,却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因为不韦的亲事,八字还没一撇呢,他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老俩口更是被数不近磨得没办法,终于答应了数不近的这门亲事。
其实数不近他们家不知道,在城北,老获的女儿就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如果真的要用金钱来衡量的话,他女儿远不止这个价,出更多钱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老获认死理,觉得以前答应人家的事,就不能空口说白话,所以自己主动把女儿送过来了。只不过数不近一家住在郊外,孤陋寡闻,根本不知道人家女儿那么漂亮还有名气。所以说,数不近这小子根本不知道是哪辈子烧了高香,走了狗屎运,能娶了这么漂亮一个媳妇。
~~~~~~~~~~~~~~~~~~~~~~~~~~~~~~~~~~~~~
备注
1)所谓骨匠,做骨头工艺品的工匠。周朝那会儿,虽然铁器都出现了,还有还多用骨头做的手工产品,比如针啊,梳子啊,装饰品,农具,甚至还有武器什么的。骨器是传统手工艺品,从原始社会就有了,一直到春秋的时候,依然还很有市场。你别说那时候了,直到今天,依然还会有人买牛角梳,玩牛角象棋,用犀角杯(当然这个就纯土豪了)。
2)那个时候女子十五岁叫及笄,男子二十岁叫及冠,都是成年的意思,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到了法定结婚年龄。
3)在春秋之前,中国的婚姻制度其实是挺复杂的。除了媒聘制,还有自由恋爱,媵妾,私奔,抢婚,行歌于途等,以后有机会再讲。但是,虽然媒人可以省略,彩礼不能少。不仅不能少,还要尽可能的多要。因为宋国本来就是个攀比、好面子的国家,你少要了,别人反而看不起你。这个坏习惯,不知道过了两千多年了,有没有改一改。
4)类似于今天的小茶几,古代人吃饭或摆贡品用的,家家都有。
5)先秦那个时候,老百姓家的酒,一般都是黄米酿的。黄米又称“稷”,以前一直是中国人的主食,这个以后再讲。那个度数很低的,一般也就是两三度,最多不超过五度。多喝点也没事。为什么喝酒不说喝酒,要说”吃酒“呢?因为那个时候的酒是不过滤的。喝的时候连里面的酒酿一块吃了,这样也不浪费粮食,所以叫”吃酒“。当然多扯一句,也有过滤的,那是给宫廷里喝的好酒,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