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末不偏安 > 第五十七章 金明池上百戏峥嵘

第五十七章 金明池上百戏峥嵘(2/2)

目录
好书推荐: 初夏的觉醒 开局黑科技只有我知道剧情 权游从领主爆兵系统开始 我孩子的妈妈是大明星 阴阳主宰者 我不是真的仙帝 我成为了光明神 我的孢子分身 诸神最后的希望 漫威修炼秘术

又是一轮节目报幕,而后乐船上音乐响起,傀儡表演的彩棚中门大开。

一个小人落入彩棚下水中的小船上,小船上也是一个白衣傀儡在垂钓,小人则将船划行几个小圈,在音乐达到高潮的时候,从水中钓出一枚活鱼状傀儡,喝彩声四起。

接着又是一场傀儡蹴鞠表演赛,由各自独立的傀儡共同参与,操作异常熟练,就像是真人踢球一样,异常的精彩。

最受皇帝与百姓喜欢的则是一种浮泛傀儡,这种傀儡是用木头雕成鱼龙的形状,其内藏有机关。

这些傀儡可以踩着音乐点在水面上进行如击鼓、跳舞、在波浪中起伏等表演。

最后则是用傀儡表演一曲舞蹈结束,让赵明诚有种看人工智能机器人跳舞的感觉,非常神奇。

表演结束后,众人还自回味不已,金明池上又开始了新的节目,水秋千。

这是个新颖的节目,推出还没有多久,但已经把观赏之人尽皆征服。

金明池中心的临水殿前,两艘画船依次排开,船头都立着高高的秋千架,船尾则是有专门的乐人负责吹笛击鼓伴奏,以壮声势。

忽而鼓乐大作,表演正式开始,船上的健儿们则登上秋千架,旁边有人用力推秋千使其荡来荡去,直至秋千越荡越高。

等到秋千架与地面相平的时候,负责表演的健儿们则脱手离开秋千,在空中一个优美的筋斗,然后一头扎入水中,在水面上溅起不小的浪花。

最妙的是,两艘画船,一艘秋千上的人正荡在半空中,另一艘秋千上的人却已经飞身跳水,造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百姓哪见过如此惊险刺激的表演,纷纷叫好鼓掌,连赵明诚都跟着一起鼓掌喝彩,确实是精彩啊。

这是一个把荡秋千与跳水运动结合起来的节目,非常富有想象力,与现代的高台花样跳水已经相当接近了。

船尾乐人散去,则是百戏人上竿的节目,属于杂技表演的范畴。

所谓上竿就是在船上用两张长凳搭起一个简易的台子,然后一个人躺在上面,用脚支起一个竹竿。

竿上再爬上一个人,立在竿头,把手上的一副对联拉开。

对联左边是“庆国泰民安”、右边是“贺风调雨顺”。

整个水秋千节目是精彩纷呈,是以有人诗云,“二十余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秋千。”可见当时水秋千对时人的震撼有多大。

一应节目结束后,就是整个端午的重中之重-“竞渡争标”了。

宝津楼此时群臣开宴,一边吃一边凭楼眺望竞渡表演。

先是小龙船、虎头船、飞鱼船等船队依次登场。由小龙船上的一个军校指挥整个船队绕金明池一周后,复而向北岸开去。

北岸有一座高大的屋宇跨水而建,称为澳屋,这是用来修理和存放大龙舟的地方。

船队开到,准备协力牵引其中的大龙船出来,不多时,大龙船跃水而出,其体型庞大,制作华丽,左右各有六桨排列,划动时宛若飞龙腾水。

ps:澳屋内“其下置柱”,上用大木为梁,“决水入澳”即可引船入内,把船吊在梁上,抽出澳内的水,船便悬在空中,可以修补。修理后再引水入澳,撤去梁柱,船即浮起。

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反映了北宋造船业的高度水平。(摘自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