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分兵(2/2)
“现在东郡那边黄巾贼比较猖獗,居然扬言要向西直扑洛阳,现在朝中来信,让我们分兵,我去东郡对付黄巾,朱中郎将去南阳收复宛城。不过这里倒是没提到刘中郎将你,所以你可以自己决定跟哪一路。”
分兵?这时候分兵不是找死吗?黄巾军到处都是,汉军原本人数就不多,满朝文武脑子糊涂了让他们分兵?
恐怕是皇帝刘宏觉得皇甫嵩名声太高,又手握兵权,所以用这种方法打压他吧?
不过这不是刘焉能考虑的问题,他现在想的是如何能够更快地解决黄巾军,才不是什么政治斗争。
皇甫嵩要去的东郡没听说有什么厉害的角色,所以他这一路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朱俊要去的宛城,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茬子,历史上打了好久才彻底平定。
“我就跟着朱将军去南阳吧,正好我曾经在那里当过太守,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
刘焉没有说谎,他真的在南阳当过太守,不过不是他,而是真正的刘焉。在十几年前,刘焉曾在南阳做过太守,政绩卓著,颇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皇甫嵩显然也知道这件事,因此非常赞同刘焉的做法。
于是皇甫嵩和朱俊就将汉军一分为二,每人各带一半兵马,刘焉跟着朱俊向荆州南阳郡前进。
路上探听南阳的消息,听说黄巾军的重要人物“神上使”张曼成,拿下了宛城之后,选择在宛城驻扎,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天,一动也不动。
前不久,新任的宛城太守秦颉率军跟张曼成交战,大破黄巾,并斩杀张曼成。黄巾余部推举赵弘为首领,坚守宛城。秦颉无法攻克。
这次出兵,就是要与宛城太守秦颉合兵一处,共同攻克宛城。
现在的朱俊不想一开始那样无视刘焉,相反,现在的他事无巨细都得和刘焉商量,就连军队什么时候停下生火吃饭都得等刘焉决定。
刘焉有些无奈,觉得朱俊这么做有些过了,自己还是一个初经战场的新人,什么都不懂。
经过刘焉切实犯了一些低级错误之后,朱俊才发现,刘焉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生而知之,于是一些行军方面的事情还是得他自己来决定。
但是刘焉学习能力超强,往往能够举一反三,教给他的事情他能很快上手,再加上刘焉现在看上去非常年轻。
朱俊便在心里估算:“刘焉将来必将不可限量,跟他交好些肯定没错。”
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好了起来。
这一路上学到最多的还是吴懿吴班两兄弟,经过一场生死之后,他们发现打仗并不是想自己想象的那样,冲进敌人阵中,策马狂奔如入无人之境,到时候敌人远远看着自己的旗帜就会望风来降。
事实却是打一场仗要经过很久的准备,有战场位置、风向、地形、战斗力、士气、后勤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
吴班倒是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他只想当个先锋将军,只管砍人;吴懿则因为他谨慎稳重的性格,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有些得心应手。
所有人都在成长,所有人都在慢慢登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