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归乡(2/2)
那一日,康熙在正厅召见各地官员,我便逮到机会溜了出来。可一出门,才发现,这里和记忆中的南京截然不同。左绕一圈,右晃一轮,我悲哀地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迷路了。
蹲在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我把头深深埋进胳膊里,窝在那里不动了。
突然,头上传来一阵轻笑:“怎么,迷路了?”
猛地抬起头来,竟然是德昭!我连忙站起来,却发现蹲得太久脚已经麻得不行,幸亏他眼疾手快扶住了我,满眼都是笑。我也顾不得这些,有些开心地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德昭轻轻地扶我在一旁坐好,眉眼之间皆是柔和的弧度:“你若问我为何也到了江宁,那是奉旨随驾;若问我怎么出现在你面前,那是一路尾随你而来。”
“随驾?”我恍然大悟,“也对,皇上出巡,宗室子弟随行也是惯例。”
德昭有些好笑我的迷糊样儿,温声问道:“你在找什么,看你满城乱转,很要紧么。”
连路都不在了,怕是那些房子民居更没有吧。三百年的变迁,也是沧海变桑田哪。就算让自己找到了,又能如何呢?感叹一声?痛哭一场?若真的只能如此,那还不如将它深深埋在心底,既是希望,也是美梦,何必要去印证,去破坏呢。
想到这里,便觉积聚几日的迷惘愁苦一扫而空,我的心情变得轻快了许多,笑靥如花:“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可我也不想这么早回去,你带我四处走走,可好?”
德昭笑着颔首,打了一个响哨,便看见一匹浅灰的高头大马晃到了眼前。倚在德昭的身前,感受着他带来的安心气息,四下欣赏着古城的婉约美景。天似乎有些淡淡的清愁,飘了几丝绵绵细雨,让整个南京城看起来更加朦胧浪漫。
我眯着眼笑道:“小时候看那些侠客小说,总是羡慕那种‘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的风情。共乘一骥,漫话天涯,果然惬意。”
“傻瓜……”德昭紧了紧缰绳,也拥紧了我,“我该拿你怎么办才好。”那一声,带着宠溺,也带着无奈;带着欣然,也带着惆怅。
我深深地靠在他的怀里,轻轻伸手触及他持缰的指。他的手颤了颤,反手将我的十指包裹进他的掌。马儿悠悠地跑着,不经意间,已来到沧廖的水畔。德昭轻柔地抱我下来,我温顺地倚在他的肩上,十指交织在一起,亦如我们此时的心。
“德昭,我好希望,时间就停在这一刻。”我轻轻地在他怀里呢喃,好似天边那淡淡的薄雾迷离。
他的脸上带着似喜非喜、似悲非悲的笑容,像是融进了眼前这一汪春水荡漾之中,良久,才叹息道:“任是无情也动人。”
心轻颤着,我抬眸看向他,他亦低头看着我。只觉眼神纠结缠绕,他的眼中有我,我的眸里有他。不知过了多久,我们将目光投向远处荡漾开来的水晕。我有些迟疑,有些低沉,轻声问他:“德昭,听说你去了理藩院?”
“我的性子散漫,也只有那里适合一些。”
我点点头:“依我的私心,也很欢喜你的选择。”理藩院主理的是外交藩国之间的关系,与朝局纷争相对较远,也相对安静一些。这样的选择和答案,更能让他远离动荡,更能保他平安无忧。
“那你的选择呢。”他的声音依然温和,却夹杂着一丝担忧和紧张。
我握紧了他的手,将指尖的温热缓缓传到他的指尖,声音轻柔却有些疲惫:“但愿,我不会倦了,也不会厌了,这红尘纷扰。”
“我们回去吧。”望着西下的无限夕阳,我们不约而同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