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神农尝百草(2/2)
神农闻言恭敬地说道:“师尊但请放心,师尊定不会辜负所望!”
李元闻言点头道:“如此便好!”随后便待着门下弟子回蓬莱仙岛。
自此,人族进入了神农统治的时代。
神农接位天下共主后,以德义治理天下,时时处处以天下万民为本。他行事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天下万民共同爱戴。在他治理的地方,不赏而民勤、不罚而民正,人民生活富足而快乐。
神农又教大家捕做山中幼兽小鸟,用那些吃不完的粮食来饲养,等到幼兽小鸟长大后再将其宰杀。这样,可谓一举两得,既将那些吃不完的粮食发挥了功用!
这一日,从山林中冲出无数的马牛羊猪狗鸡从山林中奔出,来到了姜氏部落的领地之中。
众人本想将其捕杀!
但是这些禽畜不是力大无穷,就是动作矫健,而且野性激烈,除了神农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再接近他们。
面对如此现状,神农也仿佛如有神助一般,脑海智慧之门瞬间打开,仅仅思索了数日,便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先试着将六畜中为首一批全数驯服,接着又通过它们间接驯服其他的,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驯服了一大批禽畜。
最后,他又将自己驯养的心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部落中的成员。
经过神农和部落族民的努力,六畜成功被驯化,人族也因此获得数不清的食物,不用再单纯地靠采摘渔猎过日子。
六畜基本解决了人族的饥饿问题,人族的生活开始好转!
五谷六畜的出现,标志着人族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农业发展阶段。
在神农的治理之下,人族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是新的问题也是接踵而来。
这一年,天气异常,许久都是滴雨不下。大旱之下人族的收成不佳,时常发生有人因族误食有毒之物中毒而死的事情。这种情让神农开始担忧起来。
神农决心始辨识天下万物,以解人族困难。可是天下万物种类繁多,怎么才能将每种植物的属性辨别清楚。怎么才能知道这些植物的好坏,什么能治病,什么能害人呢,难道要一棵一棵的自己试?难道要一棵一棵的自己试?神农在心里自己问自己道。片刻之后,神农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决定亲自去尝试天下万物。
下定决心之后,神农开始了一场在人族历史之上古人后无来者的行动。为了尝遍天下万种植物,神农专门往深山大林而去。
一路之上,神农遇到过强大的凶兽,遇到过,一些没有见过的妖物,遇到过山流洪水的阻挡,这些依然没有打败他的梦想,所以他坚强的走了进来。
半年之后,神农来到了距离陈都三万里之外的一座大山之中。看着满山的各种植物,神农笑了。
令人在周围搭上冷杉,以免不注意被野兽攻击。随即便居住在山上,白天亲自尝试各种花草,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夜晚就在火光下记载下来。
这一日神农站了起来,正欲继续试尝那些还未尝过的异草,却见东方天际远远飘来一朵七彩祥云,神农定睛一看,只见玄清童儿驾着一朵彩云而来。
待到玄清降下祥云,神农忙领着众人上前拜见,在见礼后,疑惑地问道:“不知师兄何来?”
玄清对着神农道:“师弟,师尊知你尝百草,屡种剧毒,虽然你现在觉得无事,但师弟你现在乃是凡人之躯,即便生伟玲珑玉体,可以看到五脏六腑,辨别草药属性,但是有些毒物毒性极强,怕是等不到你察觉。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言罢从袖中取出一条色呈褐色,长有三尺六寸的神鞭给他,随即又言道:“这是为师尊先天灵宝赭鞭,在你试药之前,用其碰触草药,可以详尽得了解草木是有毒还是无毒,是凉性还是温性。”
神农闻言大喜不已,朝东海蓬莱仙岛拜了拜,随即接过赭鞭,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只觉其轻盈灵动,不用祭炼便可用之,言道:“弟子神农谢过师尊赐宝!”
玄清见宝物已经送到了神农手上,对他说道:“我也该回去复旨了,师弟,有空要到蓬莱仙岛来找我玩啊”
神农闻言微笑说道:“倒是有劳师兄走了一遭了,还请师兄回去之后替我向师尊问好,等我忙完了人族之事后,定会前去面见师尊。”
玄清闻言又和神农又聊了几句后,便告辞了神农一行人,驾云而去。
神农有了赭鞭,从此不再被毒草毒到,神农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帮助他识别药性的活“仪器”一獐鼠,又名“獐狮”,故而民间有“药不过獐鼠不灵”之说。一天,行到神农架,这只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食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
神农氏摘下青树的青叶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清爽、甘润止渴。神农氏教人们种了这种青树,它就是现在的茶树。这就有神农架民间传唱着“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间开。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嫩叶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的山歌。
如此有七七四十九日,终于将山上的百草尝完。众人正欲返回之时,却惊奇地现那些冷杉全都长高长大,挡住了回去的道路,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从天际落下一辆天车,从车上下来一仙子,正是那个天庭的仙女。
那仙女朝神农施礼道:“奴婢见过人皇陛下,奴婢奉玉帝旨意特来送人皇陛下回陈都!”
神农闻言拱手说道:“如此有劳仙子了!”旋即带着众人上了天车,一声嘶鸣声中,天车飞腾上天,朝着陈都的方向而去。而那片神农尝百草之地则被后人称为“神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