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洛阳(2/2)
杨广修建洛阳,并不单单只是因为喜爱奢华,关中人多地少,粮食产出根本不够,最大粮食产出地在蜀中,在江南,如果从陆地运输,那么消耗就太大了。为了缓解关中的压力,这个才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洛阳新城修建,是文帝提出的,同时也是文帝让人选择的地址,当年关中大旱,连朝廷都没有了粮食,文帝带着大臣跑到关西洛阳来吃饭,这才是让他下定决心,修建洛阳,只不过还没有来得及实行。
这也是为何杨广在修建洛阳之后,立即修建运河的原因,就是为了沟通南北,让南方粮食可以迅速支援北方。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还是房彦谦告诉他的。关中世家太多,势力庞大,如果皇帝得罪了他们,他们可以让皇帝下不了台。
他们也不反抗,就集体请假,就能让朝廷停止运转,偌大一个国家,如果连续几日,都没人管理,可想而知,会耽误多少事情。
作为一个帝王,被逼得下不了台,还必须服软,可想而知,这得有有多憋屈,更别说杨广这种皇二代,这也是为何杨广显得有些暴烈的原因。
你不听话,我就杀!杀得你们挺话!这种抗争,一直持续着。杨广为了眼不见为净,所以想要尽快修建洛阳,就是为了到世家力量薄弱一些的关西去。
为了收拾关中的世家,杨广一直经营着其他地方,这也让他很少停留关中,做了十多年皇帝,在大兴的时间,不超过一年。
可以说杨广父子,无论是眼光,还是策略,都非常正确,只不过具体落实下来,出了问题。这也是邹羽对他们最佩服,也是最感觉遗憾的地方。
开创科举,减少对世家人才的依赖;修建运河,沟通南北,方便了南来北调;征讨高句丽,也是看出了高句丽拥有不臣之心,而且属于农耕民族,威胁比草原更大。
这些道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也能看出来,当房彦谦给邹羽讲解过后,他才算理解到杨广的苦心,不过房彦谦的本意,只是让他了解过去,吸取教训,别像杨广一般急功近利,不体恤民生,过度消耗民力。
房彦谦有此担心,是因为邹羽搞出的大工程也不少,修路,铸城,修水库。有些东西,房彦谦认为应该慢慢来,那怕是等到一统天下之后,再去弄都来得及!
邹羽虽然明白他的苦心,不过也知道有的事情,现在做最好;而且道路修建,作用巨大,无论是行军还是运输物资,都更加方便快捷。
就拿粮食来说,畅通的道路,可以减少不少的损耗;修建水利,又能带动粮食增产,这一增一减,数量就非常可观了。
当然,最主要一点,治下俘虏和少数民族多!不能让他们闲下来,闲下来就容易闹出问题。
要说现在洛阳有何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毫无生气,有些死气沉沉的样子,街上乞丐甚多,而且都是一副快要死了的样子,看得邹羽直摇头,虽然于心不忍,但是他实在没有那么多粮食来救济,因此只得离开,为图眼不见为净,干脆出城,回了军营。
“看来王世充不是不给粮草,而是没有粮草!”入夜之后,众人闲聊,高侃说道。
高侃面冷话少,那只是因为不熟,加上俊俏容貌,让人一直盯着看,那种带着贪婪的眼神让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