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卷尾闲聊(1/2)
跟上一卷一样,先来整体说下第二卷吧。
第二卷的结尾依旧是不够完美,不过与第一卷的结尾仓促不同,第二卷的不完美是我刻意为之的。
入海流这一卷是承接着第一卷生明月的,通过卷名应该也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
看起来许长安到了都城入海流就该是结尾了,不过入海流的关键点不单单在于入,而在于融入。
解释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明白我为何要说结尾不够完美了。
正如我在文中写的大公子与柳春生一般,有了遗憾才更加有利于下一次的相见。
大家可以这么去理解,不过入海流结尾的不完美不是为了下一卷纳百川能更好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是为了一些现在还不能说的剧情原因,入海流只能是作结尾。
如果按照真正的入海流能够结尾来写的话,这一卷会是我这本书中最长的一卷,预计大约在六十万字以上,甚至是八十万字都在我的预计之中。
之所以会这么长那是因为许长安去都城不是为了去生活的,他有要做的事,所以他不可能真正融入到这个圈子里面,我因为一些原因也不可能让他融入,因此这入海流如果一直写的话也是不会有结尾的。
融入到一个环境内,必然是要全身心投入,表情放松心神警惕,这并不算入海流的初衷。
在这需要说几个人物,余明与安陈这俩少年跟许长安岁数相差不大,我却是通过这三个少年写出了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种虽然过的艰苦,可他知道自己不会轻易就死,所以看着许长安好像一副啥也不怕的样子,哪怕前面是天王老子,小爷也要过去砍你两剑。
但大家又可以看出,许长安其实是个很怕死,也很小心谨慎的人,这绝对是不符合他十岁的年龄的。
事实上在第一卷前期他的表现我一直还比较满意,认为这才是一个十岁大的孩子,直到在海边他跟林平归的对话,那段我考虑了很久,我在想一个孩子该不该让他说出这些话。
但后来我就放开了,抛开许长安是主角的前提不谈,这个少年经历的事确实要比我,甚至是很多的人都要多上一些,而成长与否从不在乎年龄大小。
成长是什么?怕的事情不怕了,不怕的却又开始怕了。
这是我在书里边最简单的理解,通过余明我将这些很好的表达了出来。
对于余明,生死不过是自己父亲能不能回家吃饭,天黑了能不能回来睡觉。
许长安躺在床上的时候他还是不清楚生死,他只是为以后许长安不能跟自己玩了难过。
甚至他母亲说要打死自己,他感觉到疼就真的以为那是死了。
这才是真正的孩子。
我难过不是因为你要死了,而是你起不来,以后就没法跟我玩了。所以余明这个人当时其实是不怕死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清楚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自然也就说不上怕。
他怕的只是母亲打在自己身上的疼,父亲回不来吃饭的苦,以及许长安不能陪自己玩的失落。
那许长安呢?许长安在之前一定是跟余明一样的。
城内有人过世时他去蹭过饭,通过那些人的表情,再躺在床上看着面前的人,他知道自己是要死了,因为他认为只有死人才能配的上那种悲伤。
但是在那杆长枪面前,余明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生死,他也知道那杆长枪落下,自己就真的会死,直到此时他才真正开始怕死。
所以第二卷我写了很多看起来跟许长安没关系的剧情,但那确实是在通过侧面来描写许长安的成长,在许长安身上没写出来的,我通过其他角色将许长安的以前给烘托出来。
我说过,没有人不怕死,尽管这个问题让林平归去作答,我让他的回答同样也是怕死,事实上他应该也这么回答过这个问题。
一个守家卫国的统领,大昌武道第一强者,敢提着枪去望舒楼,甚至一枪差点捅到那个楼上的男人,会怕死?
会的,男人也是人,是人都会怕死。
但是怕死的林平归依旧敢提着枪上了太阴山,出了枪,直到楼上画面出现转机之后才收枪而回。
这个去而又返的动作说明了林平归怕死,且认为自己不可以死,但他又可以毫不犹豫的去死,这种故事细节的转变才是我想要写的。
不怕的东西开始怕了,怕的东西又开始不怕了。这是这两卷我一直在写的东西,从一些其他的角度写出了许长安的成长。
许长安开始怕的是什么?怕杀人,怕自己死了。
可在结尾处,哪怕劈了对方一剑,他也可以毫不犹豫的立马补上一刀,是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
那余明怕的呢?
无非就是怕她娘打他,但在找准目标后,他面对母亲的打骂一边哭一边表露出来的倔强,真的是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卷内除了林平归跟女儿道别外把握的最微妙,写的最好的一段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