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猪羊之争”初现端倪(1/2)
单位网断了,没能及时传。,。,首。发望谅!今天会补,敬请关注。
朱科长虽然工作有能力,但文化水平太低,连自己名字两个字都写的东倒西歪。
朱科长小时候家里穷,初中都没有毕业。
朱科长家世代渔民。在萍的家乡,渔民最穷。他们以打鱼为生,没有家,只有一条小船,常年漂泊在水。
渔民也最被人瞧不起。说某人不行,或者想贬低他,就说他“是从渔船来的”。
这也是杨科长睥睨朱科长,斜着眼睛看朱科长的原因之一——出生卑微。杨科长背后都叫朱科长为“渔船来的”。有时明里说话甚至也语带讽刺。
杨科长瞧不起朱科长。觉得朱科长是个草包,不学无术,只会歪门邪道,玩花花肠子,玩阴的,干不了实事。
不过,杨科长的看法也有道理。
朱科长没有做过一天工人,搞过一天生产,更没有抓过管理。
朱科长进厂就干供销,一直跑外勤,扮演“外交大使”。
朱科长只说不做,角色单一。属于只会说,不会做,只能动嘴,不能动手一类人。
有一句话形容朱科长最确切。什么叫外交家?所谓“外交家”,就是那些不知道怎么做,但知道怎么说的人。
朱科长就属于这种光说不练,浮而不实的“外交家”。
杨科长则是多面手,而且文化水平比朱科长高。所以,杨科长认为自己有理由瞧不起朱科长。
但朱科长肚量大。避其锋芒,从不与杨科长计较,更不愿面对面和杨科长发生冲突。
朱科长“宰相肚子里能撑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科长从来没有因为杨科长的鄙视而自卑,我们也不能因为杨科长瞧不起朱科长,就抹杀朱科长的“光辉形象”。
朱科长除了读少一点,其他什么也不差。
首先,朱科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这可能和他小时候在渔船鱼吃多了有关系。鱼吃多了聪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