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回来之后(重新修改)(2/2)
萍回家后没有和任何人细说过阜宁的经历。
一个躲在家里睡了几天,睡了吃,吃了睡。不见人。什么人也不见。
难为情,惭愧啊!
怕见人,没脸见人!
萍性格内向,他内心是孤寂的。总觉得这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他!
这种忧郁而失落的心情伴随着他的前半生。
萍是高傲的,但心高命不高。
正像通常说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初恋如此糟糕。萍一度十分灰心。
虹换亲出嫁后,萍曾经发誓要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混出个人样。
可是靠打工是不可能实现的。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民在城里几乎没有就业机会,就是托人靠关系找到事做也挣不了几个钱的,更不用说什么“前景”。相反农村却出现了不少“万元户”。
三十年前,即七十年代末,中国的那场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联产到劳,分田到户,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村出现了种田大户,而且把一部分头脑灵活,有经营意识的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这些人或搞副业、搞养殖,或从事各种手工业,或做买卖时称“投机倒把”,又叫“二道贩子”,这些人迅速发了财。
萍这时候也有许多选择。“荒田饿不死手段人”,高中毕业后,父母的意思,曾经希望他学一门手艺。而萍心大,认为做手艺不能迅速“发家致富”,坚决不肯学。
阜宁回来之后,一段时间,萍曾经一心一意培栽过花木。父母虽然没反对,但也不支持。
萍培育过桑树苗、意杨苗,栽植过甜叶菊,还有一种叫什么“洋姑娘”的,那可都是报纸、收音机里介绍的,最能致富的农作物经济!这些东西其实都好长,并不难管理,技术含量也不高,好学得很。但有一条,必须卖出去才挣到钱。难就难在,萍没有销路,不懂经营和销售。甚至他还试种过中药材。至于种中药材,那可能真的是当受骗了。简要地说,大部分种子都没出,发芽的也没能长大成材。总之,药材全军覆没,全部死光光!这一直是一个让萍死不瞑目的不解之谜——究竟是种子质量问题,还是药材“水土不服”,还是自己技术不行呢?萍不知拷问了自己多少回,一直无解、无答案……
这可能在某种程度影响到萍后来进厂选择干供销、跑外勤……
除了以行当,萍还贩过西瓜,后来又一个人跑到县城摆过摊,卖过报,也赚到一些小钱,但离“发家致富”的梦想和要求依然太遥远、太遥远。都不能算成功。加之父母说他不务正业,只好放弃。
再后来,萍进引江电机厂。
又过了三年萍结婚生女。
《逝水东流不复还》前部《萍踪浪影》暂续到此。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逝水东流不复还》正传。正在修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