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眼睛疼(1/2)
大姐到外地上学去了,朱传华自动接手了家里洗衣、做饭、喂猪、喂鸡这些家务事。
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雨。天晴后,棉花地里的棉桃齐刷刷地咧开了瓣,吐出一团团雪白的棉花。这几天,妈妈每天都是腰里挂着装棉花的花袋,在地里没日没夜地拣棉花。
妈妈还是不让他们姐弟去棉花地里,她只好留在家里,帮着做做这些家务活。有时间的话,她也会上楼做一点作业。
这个假期,她眼见从小姣生惯养的两个弟弟突然懂事了,还帮着家里做了不少的农活,他们的身上腿上都是伤痕累累,以前从不做饭的爷爷这个暑假也动手做饭了,妈妈更是经常累得直不起腰,她好想能再多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可是后天就要开学了,她不仅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还将向家里要钱去交学费。她心里一点也不愿意要家里的钱。
前天,妈妈将家里的芝麻挑到镇上粮站卖了。那天,是她陪着妈妈一起去的。她看着自家那粒粒饱满的两麻袋芝麻被倒进了粮库,只换回来80几块钱。家里所有这些钱,还包括借幺姑家的钱用剩下的,也就刚刚够他们姐弟三人的学费和赞助费。幸亏大姐上学不用家里的钱,否则的话,根本不够四个人上学用的。
亲爱的大姐也是不愿要增加家里的负担,所以那几天说什么也不肯上学,直到听到杏林高中不用交费,才同意去了那里上学。
爷爷从杏林高中回来后说过,大姐到杏林高中以后,不仅不需要交报名费和赞助费,还能获得20块钱的入学奖学金。她好羡慕大姐,她真希望她也能减免报名费,可又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大姐本来学习就好,现在去了杏林高中,明年一定会考上大学,上大学以后更要花钱。两个弟弟是家里的传人,全家是无论如何也要供他们读大学的,这些都需要钱。妈妈和爷爷都要伺候地里的庄稼,可地里长的庄稼再怎么精工细作也卖不出多少钱来,还要受到天气的影响。爸爸暂时还没有出来,最近更不可能有收入。
她已经满15周岁了,开春就要16周岁了。姑娘伢读到高中就行了,不如像郭卫红一样,到常乐市里去打工,也能给家里挣一点钱回来。
郭卫红是1队郭大苗的堂妹,16岁就到市里打工去了,后来去了广东她大伯那里。每年只有春节时才回家一趟,据说在广东还挣到了不少钱。
可是家里妈妈和爷爷能同意她不上学吗?他们是打定主意,即使砸锅卖铁、借钱也要让他们四姐弟上学的。她只知道,现在家里每天吃的菜越来越少了,南瓜、黄瓜、半熟的西红柿、茄子、韭菜等等这些菜多数都被妈妈摘下来,交给爷爷到早市上卖了换钱。连小弟也不吃香瓜和西瓜了,非要爷爷带去早市卖掉。他们这是在一分钱一分钱地在攒学费和生活费呢!
可是地里的这些东西也不能每天都有啊,得隔上好几天才能长出来一些,卖出几块钱,这点钱管什么用呢?马上就是秋天了,过季以后,地里的菜就少了,连这几块钱也没了,家里的日子怎么过?大姐这段时间有奖学金,暂时不需要用钱,可是如果自己也上学,她和大弟在学校的生活费从哪里来?难道这些都交给那么辛苦的妈妈和年老的爷爷吗?
所以她说什么也不能去上学,她要帮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最好是还能帮家里挣出钱来。
那就必须先找一个借口,让爷爷、爸爸和妈妈都能接受她不读书的借口。他们都知道,她的眼睛是迎风流泪的沙眼,遇到烟、风就流眼泪,那就用眼睛作为借口。就说眼睛不能熬夜,看书眼睛又疼又痒。只能这样了,他们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她的眼睛就是不能再看书学习了。
不上学就是要去市里打工呀。一想到要去打工,她又是兴奋又是惶恐。她不知道市里哪个单位需要人,怎么去找呢?她就是去了招人的单位,可人家能不能招她?
她决定还是先找个人问问。万顺河这边的村子,从第1生产队到第5生产队,她只听说郭卫红打过工、赚到了钱。可是郭卫红现在人在广东,她可没钱也不敢去那么远的地方,还是留在市里打工吧。
那她就去找大苗姐,问问她,卫红姐原来是在市里什么地方上班,那里还需要不需要人呢?后天学生就要开学上课,大苗姐现在应该已经在学校开始备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