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兴顺大队(2/2)
兴顺村各队都有很多鱼塘,队里按照“抓阄”的方式分别承包给本队的队员。这些鱼塘当中,各生产队门前的这条河都是最好的鱼塘。家里没有水井的队员经常到门前的这口条河里淘米、洗菜,塘边树上的果子也会掉落到河里,给了河里鱼们充足的营养。
谁家只要承包到这条河塘,每年只需春季放入鱼苗,夏天割草、撒些谷子或米糠喂鱼,当年岁末就会获得大丰收!所以,这条河塘是各家各户都想得到的“风水宝塘”!
这条河塘的南侧是一条宽宽的河堤,又称“台子田”,被队里用做了旱田,里面种上了棉花或芝麻。因为村前的这条河用河坝隔断后分给不同的生产队,连到河堤上后就隔断了每个生产队的台子田。
台子田的南侧是一条东西向的从1队通到15队的长长机耕路,与河坝垂直相交,形成一个“丁”字形。
东西向机耕路南侧,是一大片的旱田,里面种的是棉花,还间种了一些芝麻。洁白的棉花点缀在墨绿的叶、灰黑的梗之中,远远望去,如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着的星星。
视线的更远处,是大片大片的水稻田,这是兴顺大队的南岸水稻田。在视线的尽头,是一排与兴顺大队平行的另外一个村庄——兴华大队。
兴顺大队的东岸水田和兴华大队的水稻田被一条长长的涧沟隔开。这些隔开不同大队田地的细长涧沟很难分给哪个大队,所以一直也没有承包给个人,渐渐成了野沟,里面长满了各种水草、莲藕、菱角、荸荠和泥鳅、鳝鱼。
因为没有人喂养鱼食,里面的水一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都有人在这些涧沟里钓鱼或摸鱼。夏天有人在河里绞水草、摘菱角,冬天有人在这泥里挖莲藕和荸荠。
兴顺大队每户都有一个后院。后院起始于房后的一块1米5左右的屋脚台子,屋脚台子外面是一个很陡的大斜坡,下了这斜坡以后就是各家屋后的菜园子。
每家后院的斜坡上都长着稀稀落落的树木,有的家还栽着桃树、梨树、栀子花树。
朱传国家后院台子上除了两颗栀子花树、三株美人蕉外,就是固堤固台子的盘根草。斜坡上除了她妈妈嫁过来以后,从她姥姥家带来种子亲手种下的十几颗毛竹。家里的扫帚、夰子所需的竹子都是采自这片小竹林。
现在这片小竹林里的毛竹已经比家里的两层楼房还要高。
家里斜坡正对厨房的位置,用青砖砌上了仅能供2人侧身通过的小台阶,可以直接到达自家的菜园。
各家都在后院斜坡的树下和菜园里种满各种各样的应季蔬菜,足够全家人吃用。
后院旁边是一条宽约5米的长河道,也被大队按各生产队所处的位置隔断,分给了相应的生产队。
过了这条河道,就是兴顺大队旱涝保收的水稻田。这水稻田一直向北,就是兴顺村的北岸水稻田。北岸水稻田延伸过去,直到遇到另一条长长的涧沟,将其与另外一个村子兴业大队的水稻田隔开。
水稻田的稻穗沉甸甸的,正是收割的时节。
临河镇人多耕地少,大部分水田都是种的“早稻”和“晚稻”两季稻,收完早稻后,马上抢种晚稻。旱田则是一季赶着一季地套种庄稼。
村里的大人们就在这些水稻田里忙着“双抢”——抢收早稻,抢播晚稻。
可是这三个伢儿家里的大人此刻却不在自家的水稻田里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