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九州化实,得位真君(1/2)
西游世界,三十三天之外,兜率宫前。
灵草与神泉之间,一道光华腾起,凝聚收缩,显露出了王珝的身形。
长吐一口气,王珝回头看了一眼如烟花般绽放泯灭的光点,笑了一声:“天帝真是越来越不遮掩了,竟然会直接将我送到道德天尊所在之地,看来两位彼岸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默契。”
早在魔法世界中的迪伦还在调教自己二弟子的时候,王珝本尊就已经被某方宙光碎片中的天帝投影拉了过去,逼迫他静坐旁观,再也无法插手真实界世间诸事。
直到顾小桑身死,孟奇隐居荒山野庙,一切都走上了原定的轨迹,天帝才将王珝放了出来,旋即又不由分说地把他送到了道德天尊这里,美其名曰“为他助长功行”。
“作为当世唯二没有沉睡的彼岸者,若非道德天尊清静无为,天帝又要伪装出自身已经陨落的事实,不便出手,恐怕诸天万界早就成了一团橡皮泥,任二位彼岸者揉捏了。”
对彼岸者的大能产生了深深的憧憬和忌惮,王珝没有随便活动,而是恭敬地站在原地,静候道德天尊派出门下童子,前来接待。
果然,不待王珝细细打量周遭景色,准备体悟此地玄妙,不远处的普通宫殿内便走出了一位身穿银袍的童子,笑眯眯拱手打稽:“师弟来了?大老爷早有吩咐,你若前来,便随我去拜见大老爷罢!”
“有劳师兄了。”王珝郑重以待地回了一礼,方才随着对方身影,往宫殿之中走去。
“师弟不必客气,”银角童子笑了一声,“我观师弟神满气足,离真君之境也不过临门一脚,只需静坐数日,便可水到渠成。想必再过不久,师弟亦能摘得金仙道果,列身诸天大能之中了。”
“那就承师兄吉言了。”王珝心中一动,似是感应到了什么,出言道谢。
“呵呵。”银角童子意味深长地笑了两声,不再出言,引着王珝走入了曾经来过一次的兜率宫中,走向了正殿后方所在。
绕过正殿,穿过楼阁,踏过门槛,在银角童子的指引下,王珝来到了一座布置简朴清雅的房间,看到了那位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
房间内只有一张案几,桌上摆着一卷竹简,其后盘腿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道装老者,身前绣着一副黑白阴阳鱼绕成太极的图案,其余平平常常,仿佛普通之人,仿佛天地自然运转时大家习以为常的规律。
“弟子拜见道祖。”
面对最古老的彼岸者之一,三清当中的道德天尊,王珝收敛住心里的种种情绪,恭恭敬敬行了一礼,俯身下拜。
“起来罢,”鹤发童颜的老者双眼半开半阖,声音苍老而寻常,“你与南华纠缠不断,又得了灵宝认可,倒也可以称吾一声师伯。”
王珝闻言大喜,没想到此行还意外收获,听道德天尊话语,自己怕是被灵宝天尊当做了门下众多记名弟子之一。果然,在九州界回溯历史时所经之事早被三清看在眼中,如今也算是作出了正面表态。
“想必银角师兄愿称呼我为师弟,也有这一重因果在吧?。”
心中思绪一闪而过,王珝重新俯身拜道:“弟子王珝,拜见师伯。”
“善,”道德天尊仍未睁眼,接着道,“玉皇道友送你过来之意,吾已然知晓。你且在此休息三日,届时再来拜见。”
王珝低头称是,但又忍不住打探道:“敢问师伯,弟子所知《一世之尊》之......”
“南华另出机杼,自开一条超脱之道,”道德天尊淡淡出言,打断了王珝的话语,“你便是他用来验证收获的成果之一。此事你二人自行解决,吾不做干涉。”
“是。”王珝不再多言,目送道德天尊拂袖站起,负手离去,银角童子追随在后,将这处房间让给了王珝歇息。
“听天尊言语,幕后黑手果然是南华天尊,也不知他所行的超脱之道有何妙处,竟能让他窥视到未来的某一种可能?”
修行到了王珝如今这个地步,早已能确定自己所处就是当前时间节点,而非什么过去的某段历史,或者另一条时光长河支流之类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王珝现在还处在孟奇尚未成就彼岸的“第一周目”之时,梦中所见《一世之尊》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结果罢了。当然,在得到道德天尊和天帝两位彼岸者的承认后,这种发展结果极有可能成为确切的未来,成为真实不虚的历史走向。
“另外,除了《一世之尊》外,我梦中所见还有其他话本小说,这些故事中也有部分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比如与我因缘不浅的陈姓大能,以及那方魔法世界。既然如此,说不得以后还会遇上类似世界......”
心中转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念头,王珝来到了案几之前,看到了那卷被天尊留下的竹简。
“这个是......”
王珝伸手拿起竹简,神识探入,汲取着内里用赤明玉文书写的内容,发现其中并非自己所想的绝世神功传承,而是一篇玄之又玄的大道经文,阐述了一种以水元为主的天地开辟之秘。
“《太一生水篇》,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王珝心中一转,便知晓了道德天尊的用意,于是不再客气,盘膝而坐,将其中真意融入自身道途之中。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四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此谓之道化也。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
玄妙无比的大道经文自王珝心田一一流淌而过,以他曾经接触过的天尊手书《清静经》为引,缓缓融入到王珝本身的三元真水大道中,以水元为主,统纳天地阴阳。
“以水为太一主,分天地,转阴阳......这是以水德之身登临帝位之法啊!”不知过去多久,王珝轻轻吐了一口气,喃喃道,“莫非道德师伯有意将我推上天帝之位,帮天帝摆脱陨落的命运?这是他和天帝达成的交易之一?”
......
王珝身中洞天,九州界。
京城,南郊,天坛。
文武朝列,百官噤声,兵马拱卫,万民齐观。
今日是冬至日,也是新朝开国之主正式登基祭天的日子,是以京城百姓早早接到通知,携家带口在远处围观。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当今这位开国之主实乃难得的圣明之君,其人自关中之地起兵,据地称王,北上扫除外族,南下平定苗疆,家国一统,混一九州。同时又励精图治,与民休养,获取百姓支持,而后方才决定要承天建极,传之万世。
而朝中文武百官对此又是另外一种看法,当今圣上并非世家士族出身,但却心有沟壑,胸怀天下,同时又体恤民生,精力旺盛,不爱女色,专注政事。在他的铁腕统治下,中央地方俱被捏成了一个整体,少有贪腐之事发生。
或者说,一旦有类似事件出现,绝对是从重处理,决不轻饶。
“惩前政废弛,治尚严峻,澄清吏治,后宫肃明。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当今实身兼之。”
这是大臣们给出的一致评价。
在静默的等待中,随着吉时到来,穿着龙袍的当今圣上,过去的秦王,现在的九五之尊,王唐面沉如水地走上了高台,展开了祭天表文,开始诵读。
“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知皇灵眷命,不敢违而去之;知历数有归,不获已而当之。在昔帝王,靡不繇斯而有天下者也。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前朝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
王唐凝气开声,低沉的嗓音回荡在天坛之上,百官心中,直达上天。
而在高空之上,两道人影乘风驾云而立,目视下方。
站位靠后的女子侧耳听着祭天表文的内容,同时看了一眼身前男子,嘴唇微微抿起,对自己师兄的行动不太理解。
按惯例来看,二人现在本该在与天坛圜丘相对的方泽坛附近观礼才对,绝非出现在圜丘附近,见证人王祭天。
即使师兄是人王的血亲兄弟,在朝中有供奉名号也不该如此。
女子思虑再三,轻轻吐了口气,还是没有说些多余的话,只是默默地站在男子身后,等待着其人的动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