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章 歌诀(2/2)
这个歌诀是一个医学院的教授写给外婆的,记得陪外婆路跑时,常见外婆念念有词,吴贵便跟着记住了。
在吴贵看来,里面写的那些坐行安寝,呼吸饮食之类的,倒是非常有道理。
堂上贾母、裘老夫人听了艳羡不已,纷纷称赞,都道,“再没这个好了,日后不但能让咏哥儿彰显孝道,还能让府上老太太们延年益寿。”
候老诰命、柳老封君听了纷纷大喜,老诰命笑着对贾母、裘老夫人道,“不用羡慕我,等你们走了,都抄上几个。”
连一直没说话的,谢家大姑奶奶也称赞道,“这个贵哥儿想法倒是别出心裁,叙亲礼送歌诀,咏哥儿的这个头倒是磕的值。”
这鲸三奶奶倒是个急性子,连忙吩咐丫鬟准备纸墨,吴贵见了忙道,“不用这些,我使不来毛笔的,拿些纸就行了。”
吴贵转身吩咐了月桂,让她回前院书房,取来他随身带的硬笔。
晴雯走过来小声对吴贵道,“要不是哥哥站在我面前,我真不敢相信你是我哥哥,你多咱会这些东西了?”
吴贵看着眼前这个才八、九岁的小丫头,笑道,“或许年龄大了,一些东西便想起来了。”
晴雯听了歪着头,认真看了下吴贵,只见这个在锦衣包裹下的人儿,长身玉立,言笑晏晏,和几个月前那个唯唯诺诺的人有天壤之别。
晴雯一时有些迷糊,难道这人长大了,懂了些事理,真得会脱胎换骨吗?这时耳边听吴贵道,“你在贾府可还好?”
“嗯,极好呢。”晴雯轻轻颔首道,心下啐了自己一口,哥哥变好了难道不好吗?
堂上诸人见了这对小儿女叙话,一时哄堂大笑,贾母道,“好了,好了,见都见过了,以后有你们叙话的时候。今儿是来瞧咏哥儿的,咱们做客的可不敢占了主场。”
晴雯这才扭身要回贾母身边,鲸三奶奶却一把拉住,“妹妹还是坐到我这里吧。”
堂上气氛一时轻松起来,贾母、裘老夫人,纷纷问起吴贵的家乡来历,吴贵哪里记得,便敷衍了几句。
几人又问晴雯,也说是不记得了,这些一向吃斋念佛的贵妇人们,很是掉了几滴眼泪来。
贾府的邢夫人插话道,“你小小年纪倒是懂得些岐黄之术,你又说不记得家人来历,那你这身本事,从哪里来的呢?”
诸人也都好奇,纷纷看向吴贵。
吴贵道,“并不懂岐黄之术,只是早些年带着晴雯逃难,在一个观里栖身,遇见一个快饿死的道人,当时舍给了一个馒头,那道人便教了我一些东西。”
众人又看向晴雯,晴雯却摇了了摇头,“我不记得了,倒却是遇见过一些道士、和尚。”众人纷纷点了点头,认可了吴贵的说法。
邢夫人又道,“你那救人法子,倒是古怪稀奇,死人都让你给吹活了,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
邢夫人话音刚落,候老诰命、裘老夫人连连咳嗽几声,贾母狠狠瞪了自家这儿媳一眼。
王夫人、谢家大姑奶奶一时严肃无声,年轻些的如束氏、尤氏、鲸三奶奶、冯嫂子等等,纷纷掩嘴而笑。
那些丫头们,小些的如晴雯一样懵懂无知,大些的如鸳鸯几个,纷纷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