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九百七十章:皇太子加冠

第九百七十章:皇太子加冠(1/2)

目录
好书推荐: 持剑贯诸天 你抓不住我 我真是大将军 悲世传 洛杉矶之王 流沙中的侦探 这个主角明明很强却异常谨慎 圣斗士圣战史 大周中兴 遇见泽希

两百年前成祖敕造北京城,于东城区修筑十王府,供未成年的王爷居住,至今仍发挥作用。

当今天启一朝有皇子三皇女一,除太子外,其余两名皇子与一名皇女都居住在十王府。

历经修缮,十王府现已成了京营重兵防备的要地, 较事府、厂卫亦都十步一岗,五步一哨。

毕竟是皇家龙嗣居住的地方,容不得不去着重守备。

而今,天启十八年的二月,宫中上下都在为一件大事准备着,大明的皇太子马上就要成年了!

十七岁的朱慈燃在一个月后便要迎来自己的十八岁生日, 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加冠礼,从十王府搬往东宫居住。

这也就代表着, 大明要有一个小朝廷, 开始正式培养自己的储君了。

太子加冠,便可以开始辅皇帝以政事了,所以就需要在朝中遴选官员,前往太子府坐班。

这些官员可能目前的官阶不高,话语权也不怎么样,但这些人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

简单说,太子一旦继位亲政,这些人就是新一派的皇党,他们的力量,也代表着太子继位后的话语权。

这件事在民间可能就是个闲时的谈资,百姓又不懂什么,可在朝官员和宫里都明白。

从这开始,天启一朝就进入下一个阶段, 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培养储君”了,这是每一個健康的皇朝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按说大明弱冠之年一般都在二十岁, 可朱由校毕竟是后世来的, 十八岁成年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以决定在十八岁生日后给太子举行加冠礼。

皇帝的意志无需向旁人多解释什么,周围人也大都习惯了听话办事,更没人多嘴四处询问。

朱由校从暖阁回了乾清宫,才刚坐下,屁股下的垫子还没捂热,一名小太监便进来说道:

“陛下,礼部给事中黄大人上疏,事关太子加冠。”

朱由校接来正在看,这时张嫣领着朱慈燃走过来,坐在一旁,笑着问道:

“爷,是不是又在劝过两年再加冠了。”

朱由校将奏疏扔到一边,冷哼一声:“这个黄道周,朕都告诉过他了,朕意已定,可他就是要劝。”

“算了,留中吧。”

小太监可不敢在乾清宫待太久,得了旨意便连忙拿了奏疏回去。

待小太监走后,雍容坐在一侧的张嫣也近前, 一面为朱由校轻轻捏肩,一面说道:

“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过爷,今日的主角可是我们的燃儿。”

朱由校一愣,连忙转头看过去,发觉朱慈燃正脆生生站在原地,大笑说道:“是啊,一晃眼,燃儿都这么大了。”

将朱慈燃拉到自己身前,朱由校很快注意到这小子的黑眼圈,摸了摸他的鼻子,笑道:

“你实话说,是不是晚上又摸黑看书了?”

“知道了父皇,我今后夜里不看了就是。”朱慈燃低下头,喃喃道:“可是父皇,我不明白。”

“《三礼》原典和朱熹先生的《仪礼经传通解》都说是太平治世之书,讲究化民成俗,摈斥佛道,酌古今之谊,以礼救俗。”

“当今海内大儒也都恪守朱子所定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仪秩序,以理学融入礼学,天理人伦、三纲五常依然存在。”

“可我看过内宫的大礼仪实录及徽州儒学案的相关经典,却发觉天理人伦应适用于民间,而三纲五常却是朝廷稳固所必需的。”

“父皇觉得,是这样吗?“

看起来,这些话在自己儿子心中已经憋了很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