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八十章 寇深

第八十章 寇深(2/2)

目录
好书推荐: 假面骑士之无限进化 我在古代当神豪 我的烟斗能推理 宋师道之纵横天下 我真不是什么渣男 温酒浸江湖 绝品医仙 诸葛大力撒个娇 残影晓梦 重生将夜逆转人生

但是正因为这么多年内外上下的浮尘,让他看清楚了世事变迁。

很多事情一眼就能看出度端倪出来。

可谓法眼无双,在刑部任职的时候,凡是他经受的案子,从来不会出问题。人送外号神断。

但是年纪实在太大了,在正统二十三年的时候,老母病逝,回乡守制,但是之后,寇深就绝了出仕之念。

毕竟,说起来。当时他就年近七旬了。

虽然在都察院之中工作也算得利,但是当时朱祁镇压在刘球在都察院上,寇深也没有什么升迁的空间了。

既然如此何不回乡。

毕竟,这些年来河北发展相当不错。寇深干脆不想回京任职了。

朱祁镇本来想批准。

毕竟让一个年近七十的老臣再出来为朝廷办事,有些太没有人情了。朱祁镇虽然没有亲手插手清丈具体工作。

但也知道,这是一件相当繁琐,工作量相当大的事情。

只是,朱祁镇一时间真想不出来,可以信任的人。

寇深是老臣。资历老,年纪大,能镇得住场子。最重要是北方人,是河北人。与南方人的关系并不是太深的。

而且有能力有手腕。

谁也不要在这位老臣麾下算花样。

而除此之外,还下令让南京留守曹鼐密切配合。

注意曹鼐也是河北人。

这已经很说明了朱祁镇的倾向性。

太子这一次出来,还是与之前一样,是半公开。

在大明前期,皇帝派太子出京办差的事情,有很多先例,故而大臣们也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就好像太祖派太子朱标就出京好多次,太宗更是让仁宗皇帝一直在南京留守,至于宣宗皇帝,仁宗皇帝驾崩的时候,宣宗也是在外办差。

故而太子出外,并不是什么大事。

唯一有区别的是,朱见濬没有打太子依仗。各地高官自然是知道,但是下面的府县小吏却未必全知道了。

太子在南京见过曹鼐,就立即去江南见寇深。

曹鼐虽然官职在寇深之上,但是更多的是主持大局,真正处理清丈这一件事情,却是寇深。

寇深见了太子,都没有多客气。

无他,寇深而今都七十了,还能活几年,当今陛下春秋正盛,等太子登基,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寇深实在是没有什么指望太子的地方,仅仅是客客气气的,不得罪而已。

两人如此寒暄一般,太子这才问道:“孤来的时候,父皇说,这一切都交给两位大人,而曹公让孤听从寇公的意见,却不知道寇公怎么如何安排孤?”

寇深长叹一声,说道:“江南这一片地方不过办事,以老臣的意见,太子与随从暂时隐藏身份,到老夫幕中,就说是从北京调来的吏员,为老夫整理文书,等太子熟悉这里的一切之后,老臣在让太子到下面的县里,主持一县的丈量。”

寇深对皇帝的用意还是比较了解的,无非就是让太子看一下民间疾苦。

说实在的,太子朱见濬一出身就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但是这些教育之中,没有一个能让他深刻的知道大明底层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他高居九重的时候,一道命令,就会给下面什么样的影响。

这也是朱祁镇屡屡将太子下放的原因。

只是寇深这个老臣,思量却更多一些。

他之所以留着太子,是要看看太子的能力。既然皇帝将太子托付给他了,他一定要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也就是说,太子要做的事情一定会成功。如果太子在这里将事情搞砸了,影响到太子的威信,寇深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如何保证太子绝对成功。射箭之后再圈靶是一个办法,但是寇深还不至于如此做,但是先掂量一下太子的能力,给他一个合适的题目,然后他在后面稍稍照应一下,就能让太子不知不觉之间,完成一次完美的答卷。

太子并不知道其中内幕,心中还有一些高兴,似乎想起当初在兰州组织修建河渠的事情。这种事情做好了,其实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孤就听寇公号令。”太子说道。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