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密谋(2/2)
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沿著湖岸一直通到书房的门口,徐霖给自已的书房取了个很贴的名字∶文轩阁。
推开书房的后大窗,眼前的景象还是和谐优雅,左边是个小小的花架,此时各种名花爬满了支架,花圃里的鲜花盛开,梅花、春鹃、玉兰、丁香、紫荆及牡丹争奇斗艳。一派郁郁争春的景象。右边是竹林。微风过处,竹叶沙沙作响。
书房十分安静,屋子不大,文房四宝,却是一应俱全,墙角处摆放著一个书架,书架上不仅有经史子集,还有孙子兵法,太公兵书,三十六计等兵书,就连医书也找放着好几本。上面没有一点灰尘,看来李老汉经常来这里打扫。
时至今日,徐霖才发现书房的书这么多,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不是因为自己这些年寒窗苦读,恐怕脑子里的那点存货造就抖光。可是这些年他一直忙于帮助曹操扩充实力,根本没有时间。眼下又要出征徐州,那里还可以静下心来为自己充充电了。
他做到书桌前,翻开书,读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注:出自《大学(注一)》)。
徐霖觉得颇有所得,合上书,默默站起身来。眼光触到墙上挂著的一支管箫,记得在笼中的时候,是诸葛亮教他吹箫的。那时自己学的很慢,吹得也不好,不过自己倒真的用心学了几年。
竹管箫的做工很精致,质朴无华,可仿佛有一种幽光流溢表面,弦幻无垠。
轻轻地推开房门,阵阵微风吹拂著湖边的杨柳,和煦的阳光温暖地洒在徐霖的身上,让他的心胸豁然开朗。
他坐在湖边的一块大石上,轻抚著手中的玉箫,徐霖不由融入周围的环境,动听的音符从箫管中迸出,婉转悠扬,如泣如诉,仿佛在倾诉著心中的真情,顿时带人进入了另一片天地,翠木葱葱,鸟语花香,让人的心沉醉在一片甯静祥和之中,仿佛在寂静的夜晚,在淡淡平静的水湖边欣赏那挂在天边的一轮湾月,将一切烦恼全部带走。
第一次,徐霖用心去吹奏曲子,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曲吹完,他的心依旧久久不能平静
这时一个五旬老者走了过来,徐霖回过神来,连忙微笑的打招呼∶“李老伯,有事吗?”
老人笑了笑,看看徐霖道∶““方才有一个女子送来一封信,叫我交给先生你,看样子她可能认识先生你。”
徐霖一听,脸上现出疑惑,连忙向李老汉接过信封岔开看。只见信纸上面工整的写道:“今晚在望月楼相见”,字迹纤细灵秀,有游龙戏凤般的的灵韧。
徐霖甚是疑惑,此人到底是谁?他连忙对李老汉道:“那女子走了么?”
李老汉点点头,说道:“她把信交给我就走了”
徐霖迟疑了一会,对柔声对旁边李老汉道∶“你先下去吧!”老汉也点点头,转身离去。
日落时分,许都万家灯火,华星初上,到处是火树红花,一片喧嚣繁华夜景。
徐霖一个人走出府邸,起着高头大马向望月楼走去,望月楼离徐霖府不远,就在前面相对比较喧闹的大街处。
注一:《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