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书童来福(1/2)
白云山.
白云山是鄄城周围唯一可以称作山的山,初夏季节,山间香叶飘掬,常有游客留连其间,别有一番滋味。
不远处的山道上走来一对老少身影,两人亲切的挽著手,周围的花草树木向他们频频回头,而他们面带悲伤,特别是那个老者,瘦削干枯,布满皱纹,象泥土一样暗褐色的脸上,几乎没有一丝生气。无力的胸膛微弱地呼吸着,好不容易才使他那干裂的嘴唇颤动起来……可怜的老人拄着一根棍子,勉强挪动着两条病腿,一瘸一拐,费力地走到山里,己经累得精疲力尽。
二人似乎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山中景色,他们很可能以前就住在深密谷中,两人搀扶着,一步一步的往山上走。
两人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山林幽静处,猛然发觉准备回头时,远处隐约出来一阵婉转悠扬的箫声,箫声辗转悱恻,彷佛吹箫之人在诉说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二人似乎都是略通音律之人,不知不觉听入了迷,不由自主向箫声的源头走去。
走过九转回肠的小路,眼前豁然开朗,一缕小溪从山岩上倾泻而下,在崖下形成一个碧幽幽的笑潭。山石之上,一道挺拔的身影傲然矗立,手中玉箫发出呜咽的声音,如泣如诉,身上的青衫随风飘起,状若仙人。
吹箫者不是别人,正是徐霖,徐军师。
这几天徐霖终於平静了下来,但在他回来那天,莽莽撞撞,正好他偶然之间发现了这处环境清幽的小潭,於是这两天便天天溜来这里散心。今日来到这里,想起隆中父亲与好友,不由触景生情,摸出怀中的玉箫吹了起来。
等徐霖吹完一曲,回头发现身边多了两个旁听者,忙不迭上前施礼,那个小孩子聪慧伶俐,笑容可掬赞扬道;“咦!先生,箫子吹得好,可否教与我。”,那小孩看似极为调皮,一双水晃晃的大眼睛,一眨一眨。
“嗨,来福不得无礼”,老者嗔怪道。那小孩丝毫没有羞怯之色,反而转过脸去,向着那老人咧咧嘴,做了一副鬼脸。随即又转过头来,一动不动的看着微微一怔的徐霖。
徐霖笑了笑道:“当然可以,你叫来福?”,小孩歪了歪头,道:“是”。随即坏脸嘿嘿的笑了笑。那老者从后面连忙走上来,从后边拉了来福一把,向徐霖作揖道:“愚孙无知,望先生见谅”
徐霖看了看那气息微弱的老者,见他面色苍白,拱手作揖,关切道:“老人家你多虑了,我看来福挺机灵的,对了,老人家要去哪里,我看老人家你脸色不对,是否得了什么大病“
老者叹道:“不瞒先生,老朽确实身患重病,正要往山中寻医治病呢,不料在此打扰先生的雅兴“
徐霖又问道:“不知老人家要找何人”。
老者道:“听说白云山里住着一位医术高明的隐士,只是他行踪不定,身无住所,我爷俩只能依山寻人了”
徐霖笑道:“我略懂医术,不知能否为老人家排忧解难”
一番话说的老者心中感激不已,说道:“劳烦先生,实在过意不去,鄄城的名医我都找遍了,全都束手无策,如果你能治好我的病,老奴给先生做个家丁,侍候先生”,说着欲双膝跪地,徐霖见状忙把老人扶起。将他们带回自己府内,这是徐霖从通挽镇回来后,曹操给他临时划出的一个偏府,俯里没有什么家丁。这是徐霖为了清静,让所有家丁回去料理自己家事,不过每月的工钱徐霖照发给他们。
一位需发皆白的老人躺在床上双目紧闭,脸上满是冷汗,不时低声咳嗽,徐霖正一脸凝重地为老人把脉。
良久,徐霖站起身来,神色有些黯然的对来福道∶“你爷爷的病是由於长年操劳,以致气血两虚,经脉不畅,医书上说这是心脉受损,我先开几幅药让老大爷减轻些痛苦,后再想想办法。”
来福惨白的脸上现出一片喜悦之色,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