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虹途I安解玉连环 > 虹途神话123

虹途神话123(2/2)

目录
好书推荐: 役者之魂 在下防御无敌 以力服人 海舆浮图 这不是印象中的女魔头 谎言之塔 从灵气复苏到末法时代 汉末三好青年 种仙纪 首富从地摊开始

农忙时分,大人们休息的时候,我偷偷给鼻子冒汗的老牛添一把草,转身跑上山坡,站在青松树下,眺望着远方地平线上一座亘古悠远的山峰。我们相隔好似万里,却隐隐听到一声命运的呼唤。准确来说,那是一幅画:天白地青,四周安静,就像只有我一个人,看不见的风从我身边吹过,天空好像快要下雨。

我至今忘不了那幅画面,忘不了那座山——羽山:

“羽山,为东海县最高峰。山地东西长约3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海拔269.5米。羽山岩石属混合岩,花纹色泽美观。相传鲧治水不利,被舜殛于羽山,后大禹在此诞生,并治水有功,至今仍有‘殛鲧泉’、大禹治水等景点和传说。”

——《东海县志(1990~2010)》第四编羽山温泉

五六岁时看的《母猪龙》、《天书奇谈》、始终成为不灭的记忆,十余年后还会专程回顾;《宝莲灯》、《哪吒传奇》同样是启蒙的助力;还有三年级时看的《奥林匹斯星传》,以至于我能在语文试卷的附加题上写满了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名字,老师还惊讶地问我怎么知道那么多。

以上所说,都是我与神话结缘的小插曲。

很有意思,或许是对权威的尊重,又或者是对科研的敬佩,我看得下论文,并不觉其枯燥,更喜欢它们短小精炼、开门见山、追根溯源、言必有依的风格。

就这样恍恍惚惚走到了大学。

大行宫5号地铁口,登上电梯,阳光从对面洋洋洒洒切下来,像一片金色的窗帘。电梯上下分开,慢悠悠向地面滑行,阳光就一截截掉下来。秋天,偶尔有枯卷的梧桐叶落在电梯上,最终卡在尽头,沙沙地响。总有人弯腰把它们捡起来,随手丢进对面的垃圾桶,我却喜欢将它们丢在草地上,叶落归根。

出了地铁口,直走右拐,再直走,然后右转,来到北门,我就从这里走进图书馆。

浸泡图书馆的日子里,偶然看到一本《神话求原》,观点很新颖,比如龙是树生的,常见如“二月二,龙抬头”是指草木发芽;女娲补天是修补历法,五色石代表着五种季节的颜色历法,古有十月历,一月三十六天,而鲤鱼侧鳞中线的数目刚好是三十六片;夸父逐日是古人测量树木投下的日影,干渴而死是因为冬天多干燥,河流常干涸;月宫有玉兔,是古人发现兔子怀孕生崽的周期与月圆月缺相符……这给我一种神话的现实感,原来一切神话并不是那么神,它们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话。

而后来读到袁珂先生的著作,他则将神话完全神话化,又给人一种富于想象力的浪漫色彩。比如《山海经》是一本巫书,“巫”虽然宗教色彩浓重,却是上古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学习并去理解许多“古怪”的自然规律,日月如何运转,四季怎样更迭,借天地神明以言大义。

我始终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谈中国神话,一是年龄还小,知识储备千疮百孔,自然不敢班门弄斧,哗众取宠;二者华夏历史太遥远,太庞杂,甚至我们古时候就不曾有“神话”一词,又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因此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多为零散细节,独立成章,却也不是全无脉络可寻,最后便给大家穿针引线一番,一探此间趣味:

比如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妻娥皇。”“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缯。”又有:“尧之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九日。”之说。可知羿射九日的故事(许是古时候一次严重的旱灾)大致发生在帝尧统治时期。

而我们知道“娥皇、女英”二妃是尧的女儿,嫁舜为妻,“帝舜是否便是帝俊?”不是能在此处深究的话题,我们顺藤摸瓜,姮娥(嫦娥)相传是羿的妻子,羿从西王母处求得不死药,嫦娥却偷食不死药独自飞往月宫。被嫦娥抛弃了的羿又相传与宓妃有过一段相恋时光(就是曹植《洛神赋》中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宓(fu)妃),她是伏羲的女儿,而伏羲相传是女娲的哥哥,二人又是夫妻,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抟黄土造人,这便已经追溯到了盘古开天的时候。

2020年4月17日

东海县图书馆,急就

目录
新书推荐: 世界之主,从道童开始 肝成武圣! 深渊入侵:文明守望者 从炼器开始在斗破修仙 长生从先天蕴骨功开始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狗头人的巫师日志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鲸落封神 爱徒云韵被逼婚?我杀神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