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光(三,上)(2/2)
结果: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山海经·大荒东经》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山海经·大荒北经》(按:袁珂先生由此推断夸父与蚩尤应为同一阵营;前文还有夸父逐日,在《虹途》小说中,我们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神话故事)】
【刑天与帝(黄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
【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后化为枫木之林。——《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山海经·大荒南经》
《离骚·招魂》曰:湛湛江水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
大战总述: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bá)。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不能重返天上),所居不雨。——《山海经·大荒北经》】
两族争斗余波:
【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国语·周语下》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天文篇》】
—
诸神乱法时代中,另有夸父追日;
天神帝俊之妻生十日,地大旱,群妖作乱,帝俊赐羿彤(红色的)弓,请其为天下除害,也有意借此威慑十名顽童。
羿射九日杀妖,救济苍生;却因射杀帝俊之子,遭其记恨,竟与其妻姮(héng)娥(嫦娥)一同被贬黜入凡间,后去昆仑山请不死药于西王母;
[版本一]:奈何不死药少,若二人服食,只得作为凡人永生,却不能上天;如果一人服食,便可登天成神,于是姮娥内怀私心,趁羿在外,偷食不死药,又因羞愧,自觉已无面目重返天宫,最终奔月;而羿又与伏羲之女洛水女神宓妃续缘;后被弟子逢蒙所害。
[版本二]:“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刘安《嫦娥奔月》
这等神话传说。
史料如下: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经·大荒北经》】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山海经·海内经》
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楚辞·天问》王逸注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山海经·海外南经》】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也作窫窳,皆读yàyu)、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i)、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chou)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淮南子·本经训》】
【冯珧(pingyáo-挟着弓箭)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为何羿将肥肉献上蒸祭,天帝心中却并不以为善?)——屈原《楚辞·天问》】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为继。——《淮南子·览冥篇》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o)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洛)嫔?(为何用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屈原《楚辞·天问》
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遂为河神。——《文选·洛神赋》注(《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fu)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qu)出渌(lu)波。)】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逾己,于是杀羿。——《孟子·离娄篇下》】
————
其三,重(zhong)、黎二神遵颛顼之命绝断天梯,致使仙凡异路,此后天子为王,历经尧舜禹夏商周,数代王朝更替,人间礼乐规矩加身,凡人不语怪、力、乱、神,对神鬼齐谐之事敬而远之,再无“(创世)大自由”的末法时代。云:“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3”
有“绝地天通、异族结合、人妖斗争、洪水、祭祀民俗……”等神话,纷乱庞杂,难记其数。
传说古时候天地之间本有天梯相通,一为高山,如昆仑;一为大树,如建木。(《虹途》一书中设定为九者:昆仑、不周、龙骨堆、天涯、海角、渡江、哀牢、楼兰、***;方式也不仅限于高大的山石树木。)
黄帝之孙颛顼在世时,曾令两位大神毁断天地间的通路,二者名为“重”与“黎”;天地隔绝之后,人间天子便成为神的唯一代言人,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其后有尧、舜、禹三帝治理天下。传说尧制历(制造历法)、访贤、造酒、创围棋;舜取尧之女娥皇、女英二妃,驱象耕田,饮酒不醉,巡视天下时,命丧苍梧,二妃泪洒竹林,竹尽斑,故名“湘妃”;
鲧(gun)偷天帝息壤,为祝融所杀,死后三年肉身不腐,腹生禹;伏羲赐禹八卦图、玉简以治洪水;又擒水怪无支祁、赶共工、杀相柳、娶涂山九尾狐为妻、巡狩四方、丈量天下、编撰《山海经》、铸九鼎,分天下九州,是以为王。(《虹途》书中假借为天子九鼎)
自此,人间万法皆立,天地规矩加身,再无创世自由,故名“末法”。
史料如下:
古时天下通与绝地天通:
【“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龚自珍《定盦(一作庵)续集·壬癸之际胎观记》
皇帝(颛顼)哀矜庶戮之不辜(哀怜众多被害的人无罪),报虐以威(就用威罚处置施行虐刑的人),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使他们没有后代)。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不能再下地上天;格,升)。——《尚书·吕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卬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山海经·大荒西经》(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史》一书中说“历来注家对于‘献’、‘卬’两个字的含义都不能解释,连郭璞注《山海经》也只好说:‘义未详也。’”因而我也不在此误人子弟,只提供一个可能的解读:“献”为“举”义;“卬”为“按”义。】
帝尧传说(已经褪去神话外衣):
【“(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敬慎地遵循天数),历象日月星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敬授民时。——《尚书·尧典》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战国策·魏策二:鲁共公择言》(按时间来看应为舜之女,一说是尧、舜之女。)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世本·作篇》】
帝舜传说:
【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博物志·史补》
舜葬苍梧,象为之耕。——《论衡·偶会篇》
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二女乃与舜药浴汪(池),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列女传·有虞二妃》】
帝禹传说(又颇具神话色彩):
【洪(《虹途》中用“红”字)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鲧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注引《开筮》(原文中无,《开筮》即《归藏·启筮》,汉景帝名“启”,避讳改“启”为“开”;另,嫦娥原名姮娥,汉文帝名“恒”,避讳改“姮”为“嫦”。)
“殛死,三岁不腐,副(剖)之以吴刀,是用出啓。寓也。”——《路史·卷二十二·后纪十三》引《归藏·启筮》(为句“寔爲□郊三代舉之”后所注;网上资料甚至许多论文中最后一句皆为“是用出禹。”我特地查询一番《路史》原文,摘录如上,其实也不是“啓”字。不论对错,却也不想误人子弟,不想贻笑大方,因此便不自作聪明加以改动。)
幸好另有佐证,如下:
大副(剖)之吴刀,是用出禹。——《初学记》卷二十二引《归藏》】
【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伊空岩,深数十里。……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禹即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拾遗记·卷二》】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太平广记·卷四十七》“李汤”条】
【禹有功,抑下鸿(下界洪水),辟除民害逐共工。——《荀子·成相篇》】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三次填塞,三次陷下去),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山海经·海外北经》】
【禹三十求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巡守四方:相传《山海经》为夏禹、伯益所作。(二者本已是神话人物,此为小说,引之为信。)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筭(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山海经·海外东经》
大禹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列子·汤问》
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淮南子·地形训》】
铸九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