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周末(一)(2/2)
现在游戏玩腻了,作业也早写完了。
想了一下,开启了现实推演器,从老男人的书架上翻了两本书下来翻看。
老男人江恒流是个作家,买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书。
大部分都是正经的文学作品。
属于那种看了会让人想睡觉的,内容深刻,蕴意极深,需要动脑子才能挖掘出情感来的那种。
和江云喜欢的,不用动脑子,越看越爽的网络小说不是一回事。
江云自然也不喜欢这些会让人昏昏欲睡,头痛的书籍,但是不喜欢又能怎么样呢。
想要进步,总是要经历痛楚的。
从书架上面捡了几本感兴趣的抱回房间。
挑了一本似乎在介绍狭义相对论的科普书籍,看了一会,脑袋果然开始发昏,发胀。
各种专业术语,名词,和大段无趣,晦涩,似是而非的比喻,概念解释。
江云肯定是看不懂的。
不过这不妨碍他一页一页的翻过去。
书里面每一个字他都看了,不过连起来就是有些看不懂。
花了三个周目,将书翻完了,江云隐约的对这个什么相对论有了一个模糊的认知。
大概就是很多东西甚至物理常量都是相对的。
所以需要一个不变量来定准什么的。
感觉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而这些科普书籍所谓的作用也就是这么点了。
让人看完之后,能对一些晦涩,难懂的前沿科技理论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而如果能够再让人对这个学科理论产生一点兴趣,那就算得上是很优秀了。
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快餐文学。
因为这种书看第二遍基本上就是在浪费时间。
同时在翻书的时候江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概念浓缩,符号化。
书里面有很多的专业名词,符号。
而这些个名词,符号,本身可以看做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方式。
如果把通用语认作是基础语言,那么这些符号和专业名词,就相当于一种更高级的语言。
用这种高级语言简短的一句话,演化出来的实质性内容却需要一本书来承载。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
不过江云还是第一次这么清楚,真切的认识到这种高级语言的魅力。
有些让江云震撼。
“多才多艺……比起诗歌,作曲,我想她应该会更喜欢科学一点。”江云口中喃喃到。
感性的女人喜欢诗歌,而聪明的女人或许会喜欢科学和工业化。
想了一下,把相对论丢在一边,抓起来另一本,百年核工程,这算是本文学作品。
不过内容还算是硬核,至少有三成的内容不是在讲人。
不是在歌功颂德。
不是在描述前人的吃苦耐劳和伟大,而是在实实在在的写核工程的规划建设过程。
江云不喜欢里面那些写人的篇章文字。
他在里面看不到什么爽点,对于这些人的奉献精神也只感觉有些尴尬,毕竟他不是什么好人。
在网文里面,他首先接触到的也是黑暗文,这奠定了他的口味偏向。
也在某种程度塑造了他的三观。
比起必要的歌功颂德,传播人类美好品质的主菜,江云更喜欢夹杂在里面的香料。
这本书略厚,不过江云对于一些让他反感的内容都是快速跳过,消灭起来反倒是要快了一些。
略显糟糕的阅读体验让江云没了继续翻看其他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