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龙凤呈祥,麒麟转运(1/2)
汉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初秋时节,荆州襄阳城外砚山..26dd.Cn金秋的砚山,溪水潺潺,古木清幽、野花飘香,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景观。
这一日黄昏时分,砚山山巅忽然红霞普照,一道飞鸟的身影隐现于其中,其形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竟同记载中的神鸟凤凰极为相似,此鸟仿佛立足在山尖,浑身炙炎而林木无伤,仰天哀婉鸣啼数声,而后消失不见。
幽远而静谧的山径,只见漫山遍野的竹枝、荆条、葛藤密布四周,不时还有鸟儿的在枝头欢叫,山脚处,几间木屋构成的简约小居在夕阳下如同置身黛色梦霭里。
此间小居是荆襄名士庞德公隐居之处。
这日庞德公好友司马徽登门造访,与他执棋坐谈。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名士,有经邦济世之才,为人安贫乐道,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隐居在阳翟故里。
此时见此异象,司马徽忽然将棋子扔回娄中,抚掌大笑,取酒满杯,对庞德公恭贺道:“今日庞氏有天眷之儿降临,何愁家门不旺?德公虽隐士,远离俗世,亦当与我共饮三杯!”
今日庞德公弟妹待产,此时约莫是侄子诞生的时辰,司马徽善观天象之道,略微推算,便知此祥凤现世的异象正是为此,故而有此贺言。
庞德公亦是面有笑意,也不推脱,饮满三杯后,又蹙眉沉思,轻叹道:“德操熟悉天道演算,必可教我!祥凤显现,虽为祥兆,但我观其临山之上,又是哀鸣数声而去,是雏儿未长,扼腕其中之意,此子虽有福泽,却是本命虚浮,只怕不得善终。”
司马微放下酒杯,抚须笑道:“德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观今天下,自党锢之祸以来,桓帝崩,外戚踊跃,急于同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窥视皇权;而清流士人多有不平之意,抨击朝政。朝局不稳,举国不治,社稷崩坏,饥民流野,清平之世将尽,乱世将及矣!”
“而今祥凤兆示,正合乱世大治之意,天下纷争一起,英才辈出。此子有祥凤之兆加身,凤偏阴,若有阳气鼎盛之人互为相佐,假以时日,定当高翔于九天,清鸣于云中!”
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夏末,徐州下邳城一座大院中,一名年约五十的文士于另一名三十许的中年文士并肩而入,老年文士显然是此间主人,进屋后便吩咐下人摆上酒菜,他要和客人坐谈。
此二人俱是享有名望之人,老年文士姓陈,名珪,字汉瑜,不仅智计过人,享誉在外,更是徐州豪族陈家家主;中年文士姓许,名劭,字子将,出身汝南许家,素好评人,以擅于鉴赏人才闻名于世。
院中仆人很快便摆好酒席,两人分主客入座。
陈珪举起酒杯,出声怪罪道:“子将贤弟甚是不厚道,既是远道而来,到了下邳却不不肯知会,如若不是老朽偶然得知,岂不是和子将失之交臂?如此见外,该罚,该罚!”
许劭忙连声告罪,举杯满饮,拱手道:“汉瑜兄事务繁忙,不似邵这般无所事事,怎好相扰?”
陈珪闻言大笑,自嘲道:“子将一言,折杀老朽!子将识人断物,广为传播,令天下英才为世人所知,为明主所用,此乃社稷事,如此若是无所事事之人,那老朽这般俗事缠身之辈,岂有颜面见天下人?不过子将向来不行无谓之事,此次前来徐州,不知有何要事?”
说罢,陈珪略显浑浊的眼珠子紧紧盯向许劭,却是带有一丝希冀的色彩。他有一子名登,年仅十三,他老来得子,自是疼爱有加,因是自小娇生惯养,性格桀骜不驯,体弱多病,但自小聪慧过人,机敏高爽,甚为出色。
许劭鉴赏人才的能力天下闻名,如果爱子能得到他的几句好评,流传出去,将来执掌陈家,定能获益良多。
许劭自是知道陈珪所图,微微一笑道:“汉瑜兄定当知晓邵之癖好,不可一日无人可评。近来闻徐州多有良才出世,一时心痒,正是为此而来。”
“糜家长子糜竺,久闻其博学雍容,敦厚文雅,乐善好施,尤为出色,前日邵得以见识一番,却是名不虚传,不虚此行。”
糜家与陈家同为徐州豪门,多有间隙,陈珪虽然老谋深算,闻得许劭对糜家长子多加赞赏,只字不提爱子之名,传扬出去对陈家声望只怕大有影响。一时间也大为焦急,刚欲出言反驳,又听许劭徐徐说道:“汉瑜兄的长公子亦是少年英才,声名在外,士人多有赞誉,邵本欲近日登门拜见,却不想汉瑜兄先行邀访,有所失礼。此时正好得令公子一见,不知汉瑜兄意下如何?”
陈珪闻言甚是窘迫,事关爱子和家族声望,适才焦急之色必然被许劭看在眼中,只怕有所看轻。不过他毕竟年岁较大,处事经验丰富,随即面色一整,抚掌欣然道:“能得子将一评,乃是犬子福分,老朽怎会推却?”
陈珪看向门外,刚想出声吩咐下人将陈登叫来,却突然双目圆睁,久久不语。
只见远方天空骤然间金光大起,一道身影穿梭在天际间,长鸣不停,久久盘旋。
见此天地异象,他心中倏然一惊,顿时察觉许劭定有所隐瞒,此行断然不是如他所言,为见识徐州青年才俊而来,便打消了让陈登前来一见的想法,面带愠色道:“子将妄言!此次只怕是专为此异象而来吧?”
许劭恍若未闻,双眼静静凝视着远方天空,若有所思,陈珪虽心有怨言,亦不便打断。
两个时辰后,异象消失,许劭方然省悟,抱拳告罪道:“邵一时入迷,汉瑜兄勿怪。异象本为天生,小弟区区凡人,岂能先觉?此行虽另有所想,却并非专为此而来。”
“当今朝廷不稳,外戚、宦官、清流士族互不相容,以致政务荒废,民不聊生,汉瑜兄才智兼备,当看得出乱世不远矣!乱世将至,英才俊杰必将纷纷出世,正是邵之所学有用之时,故而决定离家远游,寻觅良才于世间。”
“光和二年间,小弟路过荆州,闻得一童谣,道是襄阳处天降异象,有祥凤现世,邵自是喜不自胜!想来自古有龙凤呈祥之说,祥凤已现,吉龙未远!因而邵便四处游历,沿路行来多有所获,虽未有吉龙之声,却得以见识不少青年才俊,大慰心怀。此次前来徐州确有鉴赏徐州才俊之意,汉瑜兄勿疑。”
陈珪方才释然,带着歉意道:“如此说来,是老朽错怪了贤弟,该当自罚一杯。”取酒满饮一杯后,又道:“此时天色已晚,不如子将就在寒舍小憩一晚,明日再让犬子与你相见如何?”
许劭笑道:“汉瑜兄过谦了,此事本是邵有所隐瞒,与汉瑜兄何干?不过邵有一事请教,还望汉瑜兄告知。”
陈珪闻言疑惑道:“子将有事尽管说来,老朽知无不言。”
许劭道:“并非大事,只是想了解下方才异象所生的方向是何地罢了。”
陈珪笑道:“小事一桩。”他指了指远方,“此方向乃是琅琊郡所在。琅琊郡有望族诸葛家,明日老朽就派人前往知会,子将前去可暂居诸葛家。”
许劭忙称谢道:“烦劳汉瑜兄。”
第二天,许劭和陈登见面后,顿感意外之喜,心中暗赞不已,留下了“文武足备、胆志超群,有治世之才的一方俊杰”的评语,便告辞起身前往琅琊郡。
许劭依照陈珪所言,前往琅琊郡阳都县拜访诸葛家。
诸葛家先祖并非居于阳都县,而是住在诸县。诸葛家是齐鲁地区的显赫大族,东汉初年,诸葛家其中一支从诸县迁到阳都,到了此时,已定居阳都近百年。
诸葛家家主诸葛珪于泰山郡任郡丞,未在家中,接待他的是诸葛珪的二弟诸葛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