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为钱卖命(2/2)
石原莞尔放下望远镜,心中在默默的计算着,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战线推到沈阳兵工厂。又需要多少时间,他们才能将铁西区分割开来,分片占领。
石原的压力很大。因为陆军部并不想现在就动手。当他们这两天三夜的伤亡报告传到陆军部时,陆军部当时就炸锅了,甚至要本庄繁剖腹谢罪。
本庄繁没有将责任推给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他们,而是以一己之力承担了下来。他立下军令状,要求再给他三天的时间。如果三天后,不能摧毁目标,他就以死谢罪。
向中国扩张是日本早就拟定好的基本国策,只是没有想这么快发动而已。
在这方面,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无论是天皇还是民众,都是一致。但是既然满洲事变已经发生了,就只有支持下去。
这种精神叫团结,战后的日本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奇迹般的再度崛起。
陆军部扣下了伤亡报告,替关东军保密,以便欺骗国内民众,把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继续打下去。
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关东军必须想办法在火把纸烧穿之前,取得胜利。只有在胜利的光辉下,才能掩盖掉一切麻烦。
石原莞尔是关东军的大脑,这个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了他身上。
在他身边有五十多个日军,这些人曾经代表第4联队。当这个联队遭到杀神的屠杀和炮击洗礼后,就只剩下这点了。
失败悲观的情绪笼罩在这些满脸硝烟的士兵身上,尽管前方捷报频传,增援部队驻朝鲜的第20师团进攻顺利。
可是第四联队的残余士兵,他们对战争的前景并不抱乐观态度。因为他们与杀神交过手,知道杀神的可怕。
而这个驻朝鲜师团,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只有吃到亏,才懂得中国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石原莞尔观察得越久,思索的越多,就越想不明白。中国何以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造就这么一个杀神需要多少战争经验,需要多少军事训练,需要多少明师指点?
中国还有没有可能出现第二个这样的人?而他们大日本帝国能不能也培养出这样可怕的战士?
除此之外,是石原莞尔对战争理论的迷茫和否定。从西方现代战争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作用是非常渺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绝对不可能改变一场战役的结局。
但是……这个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陈晨,他创造了奇迹,推翻了西方的战争学理论。
难道,真让板垣征四郎说对了——武士的英勇是无可限量的?
不过除了陈晨,石原莞尔到现在还没有见过第二个杀神。这让他暗暗庆幸,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再出现了。
从这几个小时的观察来看,中国士兵的素质是极其低劣的,战斗意识几乎没有,除了英勇,一无是处。
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日军面前,这样的英勇,只会让他们流更多的血。
这时,通讯兵弯着腰,跑到石原莞尔身边,报告说本庄繁司令召见。
石原莞尔收起望远镜,大步往司令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