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移宫(2)(2/2)
“你把‘泰皇’的称号收归己用,皇后怎么办?”李世民问道。
“皇后可以用‘大公’作为其称号。”李华回答道。
“大小的大,公侯的公?”李世民问道。
“正是。”李华回答道。
“你为什么选‘大公’二字作为皇后的称号?”李世民问道。
“大公者,无私也。”李华回答道。
“是泰皇位居大公之上,还是大公位居泰皇之上?”李世民问道。
“是泰皇位居大公之上。”李华回答道。
“你不能位居皇后之上。”李世民道。
“皇后日后可以依照我的意志替我管理我的整个国家——如果您同意我位居皇后之上。”李华道。
这一刻,李世民沉默。
十数秒钟后。
“倘若皇后日后可以依照她本人的意志替你管理你的整个国家,朕可以同意你和皇后平起平坐。”稍作权衡的李世民开口道。
(鉴于李华的神秘,敬畏天命的李世民开始倾向于李华来自仙界——三个多月来,李世民对李华的探查一无所获。)
“是我位居皇后之上,不是我和皇后平起平坐。”李华纠正道。
“朕至多同意你和皇后平起平坐。”李世民道。
“就依您——我和皇后平起平坐。”稍作思索的李华开口道。
“这么说,你是同意皇后日后可以依照她本人的意志替你管理你的整个国家?”李世民问道。
“皇后日后依照她本人的意志替我管理我的整个国家意味我需要承受难以想象的风险。”李华回答道。
“在朕眼里,皇后日后依照她本人的意志替你管理你的整个国家并不意味你需要承受难以想象的风险。”李世民道。
“陛下,皇后日后必须依照我的意志替我管理我的整个国家。”李华道。
“如此,朕不可能同意你和皇后平起平坐。”李世民道。
“燧发枪。”李华道。
“不行。”李世民道。
“我可以缩短我据有巴蜀两地和长江南岸入海口的期限。”李华道。
“多久?”李世民问道。
“十年。”李华回答道。
“再加一个条件。”李世民道。
“什么条件?”李华问道。
“长安附近不能出现一支不受朕控制的、由女人组成的千人亲卫军。”李世民回答道。
“换一个条件。”李华道。
“先前,我们约定——你只在巴蜀两地呆十年。”心思数转的李世民开口道。
“您不会是想缩短我呆在巴蜀两地的时间吧?”李华问道。
“朕就是想缩短你呆在巴蜀两地的时间。”李世民回答道。
“不行。”李华回答道。
“你要是只在巴蜀两地呆五年,朕可以同意你和皇后平起平坐。”李世民道。
“先前,我们约定——重回长安的我可以在往后四十年中的每一年回我的国家待两个月。”李华道。
“你想缩短你回你的国家的时间?”李世民问道。
“我可以把两个月缩短至一个月。”李华回答道。
“去掉七月?”李世民问道。
“去掉七月。”李华回答道。
“朕梳理一下朕的收获。”李世民道。
“请。”李华道。
“首先,朕得到燧发枪。”李世民道。
“明天,皇后会携带燧发枪制作图纸回宫。”李华道。
“其次,皇后日后可以依照你的意志替你管理你的整个国家。”李世民道。
“没错。”李华道。
“再次,你据有巴蜀两地和长江南岸入海口的期限是四十年。”李世民道。
“对。”李华道。
“最后,重回长安的你在往后三十年中的每一年回你的国家待一个月。”李世民道。
“正确。”李华道。
“大家,朕同意你和皇后平起平坐。”李世民道。
“陛下,我也想梳理一下我的收获。”李华道。
“你说。”李世民道。
“首先,我可以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李华道。
“朕不再反对你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李世民道。
“其次,我可以把‘泰皇’的称号收归己用。”李华道。
“日后,你是泰皇。”李世民道。
“再次,皇后用‘大公’作为其称号。”李华道。
“日后,皇后是大公。”李世民道。
“最后,我和皇后平起平坐。”李华道。
“对。”李世民道。
“很好。”李华道。
“大家,关于你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一事,朕觉得朕有必要把话说得再透彻些。”李世民道。
“请说。”李华道。
“所谓朕不再反对你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是指朕只会默许你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不会支持你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李世民道。
“换言之,如果有人阻拦我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您不会出面替我说任何好话?”李华问道。
“就是这样。”李世民回答道。
“陛下,我付出了很多。”李华道。
“你有付出,朕亦有付出。”李世民道。
“算了。”李华想了想,开口道,“您默许我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即可。”
“甚好。”李世民道。
“陛下,我们什么时候签订新的《武德条约》?”李华问道。
“五天后。”李世民回答道。
“本月二十五号?”李华问道。
“就是本月二十五号。”李世民回答道。
“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明天签订新的《武德条约》?”李华问道。
“朕需要时间说服朕的宰相支持新的《武德条约》。”李世民回答道。
“明白了。”李华道。
“你明白就好。”李世民道。
“陛下,五天后,我应该是在大兴宫的某座殿宇和您签订新的《武德条约》吧?”李华问道。
“不是。”李世民回答道。
“难不成我还是在显德殿正殿和您签订新的《武德条约》?”李华问道。
“五天后,朕在显德殿正殿和你签订新的《武德条约》。”李世民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