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移宫(1)(2/2)
“我想得到开明坊。”稍作思索的李华开口道。
“朕愿意为你题写‘谨身殿’意味你可以得到开明坊。”李世民道。
“陛下,我可不可以用一部书换取开明坊?”李华问道。
“如果相关书籍值一个开明坊,朕可以允许你用一部书换取开明坊。”李世民回答道。
“在我眼里,相关书籍值一个开明坊。”李华道。
“书名是什么?”李世民问道。
“《菜根谭》。”李华道。
“《菜根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李世民问道。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李华回答道。
“朕还以为《菜根谭》如《主范》一般——是一部论述人君之道的著作。”李世民道。
“并非如此。”李华道。
“大家,《菜根谭》不属于润笔费吧?”李世民问道。
“《菜根谭》不属于润笔费。”李华回答道。
“朕为你题写‘谨身殿’,你是不是还会拿一部书作润笔费?”李世民问道。
“陛下,您为我题写‘谨身殿’,我会再拿出一部书。”李华道。
“书名是什么?”李世民问道。
“《三十六计》。”李华回答道。
“《三十六计》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李世民问道。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书。”李华回答道。
“朕没想到你手里还有朕不曾听闻过的兵书。”李世民道。
“这不奇怪。”李华道。
“与其说不奇怪,还不如说见怪不怪。”李世民道。
听见李世民的话,李华微微一笑。
笑完,李华道:“陛下,明天,皇后还会携带《三十六计》回宫。”
“《菜根谭》呢?”李世民问道。
“一个月后,我再遣人把《菜根谭》送至您手里。”李华回答道。
“你为什么延后送交《菜根谭》?”李世民问道。
“因为《菜根谭》的篇幅比较长。”李华回答道。
“《菜根谭》的篇幅较长不妨碍皇后携带《菜根谭》回宫。”李世民道。
“我想让郑氏和杨氏各自抄写一遍《菜根谭》。”李华道。
(李华延后送交《菜根谭》的真实原因是他想看看《菜根谭》是否需要做删改。)
“大家,你对郑氏和杨氏的态度出乎朕的预料。”李世民道。
“日久生情。”李华道,“陛下,我的心终归不是铁铸的。”
“听太医说,郑氏和杨氏如皇后一般——浆洗衣物?”李世民问道。
“郑氏和杨氏确如皇后一般——浆洗衣物。”李华回答道。
“日后,你是不是会教郑氏和杨氏治国之道?”李世民问道。
“我不打算教郑氏和杨氏治国之道。”李华回答道。
“你既无意教郑氏和杨氏治国之道,为什么命郑氏和杨氏浆洗衣物?”李世民问道。
“我命郑氏和杨氏浆洗衣物是考验郑氏和杨氏。”李华回答道。
“假设郑氏和杨氏通过你的考验。”李世民问道,“以假设为背景,你打算如何安排郑氏和杨氏?”
“陛下,如果我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您会反对吗?”李华问道。
李华的问题一出口,李世民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大家,朕没听清楚你刚才的问题。”李世民道。
“我刚才问——您是否会反对我日后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李华道。
“你是认真的,还是玩笑话?”李世民问道。
“我是认真的。”李华回答道。
“你看上了郑氏和杨氏?”李世民问道。
“不可否认,郑氏和杨氏确实美貌。”李华回答道,“但是,郑氏和杨氏的容貌不是我意欲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的主因。”
“毕竟天下貌美的女子数不胜数。”
“朕想知道你意欲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的主因。”李世民道。
“过去,上主对我说息王和海陵郡王在各地的势力尚未完全消散。”李华道。
“这一点,朕知道。”李世民道。
“在息王父子和海陵郡王父子皆不存于世的现实面前,对息王和海陵郡王在各地的势力而言,郑氏和杨氏是一面可以利用的旗帜。”李华道。
“大家,你是不是想通过郑氏和杨氏接手息王和海陵郡王在各地的势力?”李世民问道。
“我不想跟息王和海陵郡王在各地的势力产生联系。”李华回答道。
“你意欲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李世民道。
“与其说息王和海陵郡王在各地的势力是利用郑氏和杨氏,还不如说息王和海陵郡王在各地的势力是利用郑氏的太子妃身份和杨氏的齐王妃身份。”李华道,“陛下,我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郑氏就不再具有太子妃的身份、杨氏就不再具有齐王妃的身份。”
(自李渊纠正李华对待郑观音和杨氏的方式起,李华就一直在思索郑观音和杨氏留在他身边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和如何消弭相关负面影响。)
“你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后,世人是不会再视郑氏为前太子妃、杨氏为前齐王妃。”李世民道。
“所以,我意欲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李华道。
“大家,你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不合适。”李世民道。
“我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为什么不合适?”李华问道。
“郑氏终归是息王之妻,杨氏终归是海陵郡王之妻。”李世民回答道。
“您是不是认为我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会折损天家颜面?”李华问道。
“在朕眼中,你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会折损天家颜面。”李世民回答道。
“考虑到您反对我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只有一个妥善的方法可以隔绝我跟息王和海陵郡王在各地的势力产生联系。”李华道。
“什么方法?”李世民问道。
“我把郑氏和杨氏退回宫中。”李华回答道。
“你舍得把貌美的郑氏和杨氏退回宫中?”李世民问道。
“我当然舍得把貌美的郑氏和杨氏退回宫中。”李华语气坚定的回答道。
“根据朕了解到的情况,上皇是不会同意你把郑氏和杨氏退回宫中。”李世民道。
“陛下,在上主不同意我把郑氏和杨氏退回宫中的情况下,鉴于您反对我纳郑氏和杨氏为姬妾,我只能对郑氏和杨氏下狠手了。”李华道。
“下狠手!?”李世民问道,“大家,你打算杀了郑氏和杨氏?”
“必要的时候,我会让郑氏和杨氏病逝。”李华回答道。
“你怎么这么快就忘记你刚刚说过的话?”李世民问道。
“您指的是哪句话?”李华问道。
“‘日久生情’、‘你的心终究不是铁铸的’。”李世民回答道。
“我因郑氏和杨氏跟息王和海陵郡王在各地的势力产生联系会致使我身处困境——我不想身处困境。”李华道。
“朕是不是可以把你说的话理解成你爱自己胜过你爱郑氏和杨氏?”李世民问道。
“您的理解不够准确。”李华回答道。
“如何准确理解你说的话?”李世民问道。
“在这个世界上,我只爱我自己。”李华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