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九章 上河工(一)(2/2)
而整个河道内部,同时建设的水闸,至少有十多座。这还仅仅是这么一个地区建设的工程数量,也许其他地区也是同样会有这样的大生产行动。
工程的开始最先需要准备的东西,白都在农忙之前就开始想办法了。像是需要配给和计划的材料,应该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运输过程也是早早准备中。平原地区的好处此时就显现的非常明白了,像是这些材料,只要有的话,就能够通过铁路再经过陆路运输很快的到达施工地点。
而在自己的家乡,这样的运输就非常的困难,虽然已经有了相应的公路修筑起来了,可相应的运输机械还缺少非常多,大部分靠着人工的情况下,这样的路对于运输大宗的货物,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当时在山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像是建筑物,都是由石头经过简单的打磨雕刻之后,进行一种结构上的互相罗织,让这个建筑物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相对于平原地区的土质地基来说,山区的地基相对来说会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太多因为地下水位拨动而产生的地表沉降等问题。除非是因为采矿而产生的采空区以外,剩下的地区抵制都是相对稳定的。而建筑物也就不太担心地基的问题,这样的建筑建造起来之后,基本上只需要很少的外来材料(像是水泥)。基本上就地取材都能够完成一个民房的建筑。
而在平原地区,这样的建筑就肯定不行了,因为黄泛区的原因以及本身的地质土层原因,让这个土质非常容易因为水的问题而导致地基沉陷发生变化。所以第一步的施工方针,就是进行地基的建造和加固。
虽然海河流域在正常的年份里面,主要的水流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七月份至九月份,剩下的季节有可能出现断流的情况。可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加上正好整理河道的情况,围堰也是可以先弄起来的。
而粮食的配给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没有配给的情况下,人们吃不饱的情况也不可能拥有非常高的效率。
虽然粮食可能以粗粮为主,但当时能够吃上粗粮也算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毕竟六三年的自然灾害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为了这个受灾地区能够保证大部分的存活,这国家也是费尽了心思,各处调拨了物资,才让人们能够保留下相应的劳动力。
要说那个年代的物资匮乏归匮乏,但人们的热情还是非常高的。毕竟要说结束全面战争才过去了二十年。而当时饱受战争洗礼的小孩子们,才长成主要的壮劳力。而当时的壮丁们,现在也是一些非常有经验的工人们。人们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还是非常的在意,加上***的领导都是非常正确又非常行之有效的方针。
各种计划出现之后,人们都会跟着脚步一步步的去努力建设一个富强发达的新中国。而这样那样的努力,都是在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的。所以人们不在乎条件是否优良,肚子是否管饱。只要努力才有明天的意识,在每个人的心里扎下了根。所以当时人们对于安排的每一个活,都是非常努力又全心全意的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