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无道则隐(二)(2/2)
“你想的太浅了,我在济南任上多少年了?这些人都是我一手换掉的,我杀贪官,重新整顿济南的官场,现在朝廷啊要把我调走了,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谨防这些人形成我的势力了,朝廷怕我拥兵自重了。”
阿宝没想到这层原因,曹操继续收拾东西:“济南离洛阳多远啊,东郡离得多远啊,我在济南他们不好管我,到了东郡就不一样了,就等于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方便管理。”
曹操收拾了一阵说道:“今日二国舅何苗也让伯伟来做说客,说了很多我的短处,他现在呀,要把我拉上外戚的队伍,再说宦官那边,十常侍不追究我,无非就是不想让我说什么,那我就一句都不说就是了,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说道了这里,曹操闭目沉思:“现在天下已经没有了正道了,既然如此,就要无道则隐了,我已经想明白了,这官我不做了,谁爱做谁做,咱们回家。”
阿宝看到曹操已经想明白了,也就不多说了,跟着曹操一起开始收拾物品。
曹操叹了一口气,收拾完了最后一件衣服,站在大堂内看着看着这个熟悉的地方,来这里不觉间已经数年了,想起刚从洛阳北部尉到任于此地,拿回自己还是一个少年,如今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年纪渐长,自己青春的一腔热血,全部都撒在了这里,十年如一日,曹操不由得感叹道。
自己初来乍到的时候,杀了多少贪官,随后出征,哎一晃眼竟然都不觉得过了这么多年,可是这么多年这个王朝越来越无道了,君主昏庸,臣子贪污,从上到下,每一个正直的存在。这难道就是自己花费了这么多功夫整顿的大汉王朝么?难道仅仅因为不贪污就被评价为青州最优秀的郡县么?这难道就是自己励精图治的结果么?
想到了这里,曹操越想越不甘心,不甘心又有什么用呢?自己已经当不下去了,前后都被堵死了,再下去,可能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了,曹操好像已经看到了几年之后的下场了,为了自己,为了家为了自己的前途,乃至说简单点就是性命,曹操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路
只有一条,辞官回家!
到了该舍的时候了,就要舍得才可以,现在自己三十岁也还年轻,五十岁的孝廉都一抓一大片的,自己才三十而已,等二十年以后,天下太平了,再入仕途,也不算迟。
等一个清明的君主,等一个人人翘首以盼的王朝,那个时候自己的理想,抱负也就可以真正的实现了,回家等二十年怎么等不得,黄子琰不是也在家呆了二十年才被放出来的么?
道理想明白了,就该走了,于是曹操收拾起来了所有的东西,能带的就都带走了,不要东西也都扔了,带着阿宝,曹安民二人驾着马车就离开了济南,这一次跑的很突然,也没有去给济南王打招呼,也没有和官吏们辞行,留下了一封信件和观音,就撤了。
行到了一片麦田,曹操看到百姓们在田里耕种,曹操很欣慰地笑了,尽管世道昏庸无道,尽管朝廷无能,但是百姓们最终还是得靠着种田这种方式来过日子,曹操笑得很欣慰,世间万般苦,尽管兵荒马乱,黄巾军的起义盛行没几日又被镇压了,哎最终逃不过种田的命运吧。
“哎这就是归宿吧。”曹操看着百姓们汗流浃背的样子,自言自语道,曹安民问道:“什么归宿?”
曹操摸着他的脑袋,指着远处说道:“你看尽管百姓们再怎么反抗,黄巾军也好,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得种田,这就是他们的归宿。”
曹安民看着远处的农民,眨巴着两只小眼睛,突然看向了曹操,有点疑惑的问他:“那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啊?”
充满童稚声音的一句问话,问的曹操哑口无言,对啊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呢?童言无忌,但是曹操却一时间想不到答案了,自己的归宿,许久之后才对曹安民说道:“或许,咱们的归宿……就在家乡吧。”这句话说得很没有底儿,因为曹操自己也不确定。
他看着外面的风景,心里一直在反问自己:读书十余载,难道最后就要学做隐士,不问仕途么?这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归宿了,曹操心底还是说服不了自己,但是已经决定了,回家吧,先回家再说吧,自己的夫人们,孩子都在家里,回家以后在思考吧。
这一次,曹操心灰意冷,励精图治所治理的济南最终又回到了贪污官员的手中,十年如一日的济南,最终还是难逃一劫,自己做的一切功绩,就在他离开的这个时候起,变成了乌有,不复存在,但是却和曹操没有多大的关系,他已经决定了要隐居山野。
曹操回到家后,却发现,自己连个隐居的闲人都不是这么好当的,因为回到家,最让他困扰的事情又发生了,那就是家族的产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