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再长一点儿(2/2)
“啊?”
“这部剧。”
赵曼晃了晃手里的剧本。
“只有二十一集?”
“对。”
谢天知道,赵曼肯定是对这么短的集数不满,毕竟在当前的电视剧采购播出模式下,一部电视剧又臭又长,才能相对应的卖出高价。
同样成本拍出一部电视剧,精心控制剧情节奏,追求质量地剪出21集,跟尽量拖沓注水,婆婆妈妈地剪成42集,卖出来的价钱可就是差了一倍。
而市场上很多电视剧,都已经长达六七十集了!
“能再写得长一点儿吗?”
听了这话,谢天也不再看那人找植入了,站起来坐回到赵曼面前,虽然笑着但却语气很坚定地说道:
“不行,一个字都不改。”
废话!怎么再写长点儿?自己上哪儿去再写长点儿?真当剧本是自己写的啊?
赵曼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剧本。不得不说,这剧本写得是真好,看似老套的架构,但自己这么一个看过数十部剧本的老手,刚刚看的时候都忍不住陷进剧情里,为主人公发花痴,可见这部剧本的商业可行性定然是很高的。
不过,尽管赵曼感觉这部剧本商业可行性很高,但自己身为投资部经理,任何投资行为都要谨慎再谨慎。
一部电视剧,不管是上星还是网播,基本都是一天两集。一般的电视剧,体量大多在40集到80集,按照这个进度,可以放二十天到四十天。如果周末改播综艺的话,播放时长又可以延续一段时间。
电视剧上映的过程中,制作方必定是要找人写通稿,上热搜,刷流量的,你要是不做这些,同时段上映的其他电视剧买了,那人家的热度就肯定比你高,那么就一定会流失潜在的观众。
所以制作方在自家剧集上映时买热搜通稿,现在已经是行业的潜规则了。
但是按照这条潜规则衍生出来的另一条潜规则,制作方只能在剧集上映当时买热搜,剧集一旦一轮放映完毕,那么这种买热搜通稿的行为就要停下来,后面再上热搜,就只能靠大众自来水了。
那么问题来了,制作方为自己的剧集买热搜,就像是小说上推荐位一样。人家在推荐位上一呆就是一个多月,而你一个二十一集的电视剧,就只能呆十天。
这一来一回差了三倍,你还怎么跟人家比?
拼质量?你咋就这么肯定你质量就比人家高?这可是千万上亿级别的投资,不是扑街作者对着键盘敲几个字儿的事儿能比的。
“写长一点儿吧。”
谢天坚定地眼神,摇摇头。
“不可能。”
“加钱。”
“您说,怎么个长法儿。”
嘶...
整间办公室瞬间沉寂了下来。
就连一旁沙发上噼里啪啦的计算器声音都消失了。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