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黔省之行(2/2)
乔馨又问:“筑城这里还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于凤琴:“花溪牛肉粉、大排面、臊子面、羊肉粉、肠旺面,要是能吃辣,还有各种干锅。糯米饭、洋芋粑粑,炕锅。炕锅一般都是夜宵时吃的。离这里不远的陕西路夜市上就有。”
李轩宁:“那正好了,咱们这会吃点鱼和青菜,晚一点去吃炕锅。”
等了一小会,用小番茄熬制,红色汤底的酸汤鱼就上桌了。鱼已经煮熟了的,上桌就可以开吃了。先喝了一小杯黑糯米酒,此酒晶莹透明,红亮生光,香气优雅,酒味酸甜爽口,醇厚甘美。乔大小姐喝了一小杯后,又接着再喝了一杯,好喝。
李大少招呼着:“吃鱼吃鱼,这会是刚煮好,趁热吃。”
酸辣可口,肉嫩而香,那就多吃点呗,不够再去称鱼嘛。乔大小姐说,别称鱼了,等会你不是还要去吃夜宵么,下青菜。
吃过酸汤鱼,也就晚上8点刚过。吃夜宵又太早了,去南明河上的甲秀楼转一转。
甲秀楼以南明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现存的建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为三层建筑,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符其实的甲秀楼。
南明河畔两岸的河堤上,行人悠哉地散步。有老人走累了便在路边的长凳上歇息,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顶着夜晚的凉风,卿卿我我。
在甲秀楼转了1个多小时,到了晚上10点,去到陕西路夜市。此时陕西路上行人道上摆摊卖饰品、衣服之类的摊子,已经陆续有摊主在收拾物品,准备收摊了。
李大少一行人来到一处路边炕锅夜宵摊,点了炕锅、啤酒。
停放好奔驰s600、奥迪a6的周家杰、钱聪过来了,大家坐在小板凳上,先喝啤酒。元光华没开车任务,也陪着喝上了很有b格的茅台啤酒。
李大少记得曾经看到过央视上的一个广告,背景是高档的饭店,一位男士喊着让服务生上茅台三十瓶,其他桌的客人很是惊讶。后来却发现上的是茅台啤酒。
李大少本来也想学着广告上的人兄,来上一嗓子:茅台三十瓶。只是他脸皮虽厚,但还是修行尚未到家,只好作罢。
李轩宁问:“宏宇,明天就去茅台镇,没问题吧?”
黄宏宇点了点头说:“没问题,都准备好了。”
坐在黄宏宇身边的于凤琴笑着说:“明天吃过早餐,咱们就可以出发了,到达茅台镇,家里已经安排好饭菜,吃过午饭,休息一会,再去看看酒厂。”
李轩宁微笑着说:“那就听从凤琴的安排吧,打搅你们了。”
于凤琴:“轩宁这话就见外了啊,我们家对你们的到来是无比欢迎。本来我爸妈还想今天就来筑城迎接的,宏宇说不必如此麻烦,由他和我领着你们去就行了。”
正在说话间,一个穿着蓝黑色布衣,一手拄着一根木棍子,一手拿着一个破碗,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行走了过来。向路边摊位上的客人逐个讨钱。
来到李大少这桌时,老太太嘴里念叨着:“行行好,好人有好报!”
黄宏宇想拿点零钱给她,李大少却提前开了口:“老人家,看你忙了一晚也该饿了,请旁边的桌子坐下,我请你吃饭可好?”
没想到这位老人家转身就走向下一桌去了。
乔馨感到很是奇怪,就问:“大少爷,这老人家看着怪可怜的,但是怎么你一说请她吃饭,她却马上就离开了呢?”
李大少微笑着说:“或许是老人家晚饭吃过了,肚子还不饿吧。”
往后网络信息更发达的时代,经常能看到像这样讨钱的,都是有组织的团伙。或者是职业讨钱的。著名的有一家三口在帝都靠讨钱,买了4套房。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把拐带来的儿童,弄断了手脚,每天就带到人流量大的地方讨钱。
看着是怪可怜的,但是不是有一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所以,李大少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给钱,而是请他吃饭。
摊主把炕锅准备好,端了上来。
于凤琴问:“老板,那个讨钱的老太太是本地人吗?”
摊主笑着说:“不是的,她天天晚上都在这条街上讨钱,一晚上下来,有时可能比我赚的都多。大家不要理她就是了。”
黄宏宇给摊主让了根烟:“我们说请她吃饭,她没理我们。”
摊主:“她每天都是吃饱了才出来的,根本不饿。人家这也是上班呢,等我们收摊,她也下班。白天倒是不知道她又跑哪里去,不止是她一个人的,有一帮人,就在这一片活动。在筑城遇到讨钱的,就不要理他,一百个有九十九个都是装可怜的,职业讨钱。”
众人也就不再继续讨论这个话题,纷纷开吃了。就着茅台啤酒,吃起香辣的炕锅,美味啊,爽!
吃过特色炕锅,回黔省饭店洗漱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