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游记(1/2)
道士都这样解释了,陆凡也不在追问,靠在驴车上闭目,看起来像是无奈养神。
具这道士所言,他封住了自己的穴道,只要到了第二天,穴道便会自然解开,而这桃花阵中,也可以保护陆凡的安全。
明白这些,陆凡闭目,在自己识海里,寻了一本书看,这是他游历时找到的一本游记,用神识记录下来的,游记也挺简单,讲的多是一些平日的见闻与所思所想,语气也挺幽默,这般闭目看起来,感觉就像游者在与自己交谈。
这也是陆凡无聊时打发时间的一种办法。
游记没有署名,其中自称也是用吾来代称。
陆凡在识海翻阅中,在最后一部分到也看到一段与异徒有点关联的记录。
记录中所说的事应该是十年前鸿蒙魔气席卷天下时所发生的。
所说的是一位被鸿蒙魔气冲击过的普通人,激发内心盗窃的欲望,被城中执法队给抓了起来。
说来也巧,在游记中描述,这位被抓起来的普通人就出生在安定县平民窟,受鸿蒙魔气的影响,普通的平民生活艰难,早已举步维艰。
根据游记所言,这位普通人也许根本没有被鸿蒙魔气影响到性情,而他所盗窃的也是一普通餐馆所售卖的廉价吃食。
可在当时敏感的环境下,他这种作为,也定义为沾染鸿蒙魔气的一员。
城中执法队在他还没把吃食带回饥寒交迫的女儿,便直接被带走。
平民苦求执法队,让他把盗来的食物带回给女儿,可他口齿不清,执法队也没有足够的耐心,便认为他不甘心,还想挣扎,用长棍狠狠的打了十多下,平民吐血力竭,看着从怀里落在地下的吃食,他眼里带着浓浓的不甘。
可执法队只当又立了一份功劳,直接拖着平民离开。
让游者记忆深刻的是平民哪绝望的眼神,游者几次于心不忍,但当时那个时期多管闲事,便是自找麻烦,尤其是鸿蒙魔气肆孽天下的时麻烦,。
可他在夜晚休眠之时,总会想起平民望着哪廉价吃食绝望的眼神。
在良心的驱动之下,游者越加的后悔,后悔自己没有足够的勇气救下哪位可怜的平民。
在这种内心的谴责之中,游者开始调查平民的生活,平民的家庭。
在这种调查下,他才发现这位叫风易的平民是因为女儿饥寒交迫下极需一些食物,才在迫于无奈之下起了盗窃之心。
而且所盗的也只是非常廉价的烂番薯,两个烂番薯在当时也就八文钱,在当时已经被鸿蒙魔气所侵袭时食物当然珍贵,可在逼于无奈下,为了让饥寒交迫的女儿吃饱来,他这种盗窃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
而不应当当做被鸿蒙魔气侵染过的异徒来对待。
按照当时安定县,当时还叫安定城的城主所下达的指令,只要是被鸿蒙魔气侵染了(感染了瘟疫),必定要成为异徒,所以,只要发觉有人有成为异徒的倾向,不是处死,就是抓去苦役营中,在苦役营中,劳苦到生命的终结。
具游者调查,风易因为成为“异徒”还是初期,所幸还没犯下更加严重的罪行,所以让他保留一条性命,让他在苦役营中,劳苦到生命的终结。
在当时,这被称作城主的人道主义,虽然异徒已经不是人类了,但他们毕竟是人类转变的。
看到这里,陆凡内心也有点微微的不适,人性的丑恶他见识过,可他不喜欢记住哪种丑恶的样子,哪会让他的生活失去很多色彩,可这位叫风易的平民只是十年前哪个时代的缩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恐怕只是悲惨中的沧海一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