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鹅风掌要出绝招(2/2)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话从来都不假,眼下王豹之与司马让潇湘馆前的一场恶战,比的就是身手谁更快、谁更敏捷!
潇湘馆前一行七人长舒了一回气息,一时如释重负,至少王豹之没有像方才处处被动而受制于人。
一行七人眼神游离之间,除了观战不让司马让一技杀死王豹之以外,还得防着五斗米顶上三道。
孙小权在潇湘馆内,护着一众五斗米道与明光铠军士善后,一时也不敢、不打算步出潇湘馆一步。
虽然身是东府镇巡城第一统领,但是眼下得缩头时且缩头,强出头必定是死路一条,无论惹上了哪一方,都将会是以卵击石。
眼下,三方势力胜负不明,更不能贸然奔出潇湘馆站队,要是站错了队,必定万劫不复;只要任何一方发怒,必定身如齑粉。
唯今之计,只有静静的在一旁等待,等待有可能出现的变数,出现有可能对己有利的变数。
想要更高、更大的扬名立万,又如何能错过这般千载难逢之机?
正如方才司马让所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小权眼前一亮,突然就很想当这一只黄雀!
这一只黄雀确实小了那么一点点,个子确实也不如鸡那般悠闲、不如鹅那般高贵,可是小鸟也会变大鸟,大鸟展翅能变雄鹰、能变大鹏,也正合孙小权眼下的身份。
况且,圣人早早有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翻身的机会本就是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这就是上天的眷顾!
虽然眼下的三方之战,无论三方中谁是螳螂、谁是蝉,都与已无关。得胜的黄雀是隔山观虎斗,眼下,除了孙小权一人置身事外可以隔山观虎斗,已然别无他人。
孙小权思索着:眼下三方之战,谁都可能得胜,谁也都可能落败,只有最后在得胜方惨胜之际,再挺身出来站队即是雪中送炭,再对落败者补上一刀自是义薄云天,更高、更大的扬名立万指日可待。
况且,圣人早早也有云: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这一个“一”字,那就是扬名立万,至于“用心”二字嘛,不言而喻。
孙小权觉得,既然圣人都能把身份放得如此卑微,与道家所言“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就似江湖郎中换汤不换药,如出一辙。
既然如此,那不妨就先卑微的当一回蚯蚓,都说:蚯蚓是一条虫,那又能怎么样?在这一个世道上,卑微而又不见光明的蚯蚓,多如牛毛、贱如黄沙!至少,眼下孙小权还觉得,寻出了一条扬名立万的阳光大道!先当蚯蚓,再当黄雀,之后便是雄鹰、便是大鹏!
没有谁一生来即就是雄鹰、大鹏,那一些翱翔的雄鹰、展翅的大鹏曾经都是一只小鸟;在这之前,通通都是一颗卵,一颗静静的卵!
江湖中道:想要人前显贵,必定身后受罪。圣人之言如此,又何须这一“罪”?况且,这一“罪”,眼下又没骂一人、也没伤一人、更没亡一人,只是静静的如卵等待。
以礼相待的这一个“等”字,自是书山中最为浅显的大道理,好比是沙中金、林中木、江中水。
就这一个“等”字,天底下的道理尽在此中;就这一个“等”字,更是以不变应万变,恰如此时此刻。
毕竟,这一些人要么自称天下第一掌法、天下第一剑、天下第一道法,孙小权可要做天下第一补刀手,如此天助、神助,孙家的列祖列宗要是泉下有知,当含笑颜开。
孙小权想着都是美滋滋的,一时蠢蠢欲动的心情,只愿潇湘馆外的这一场恶战,更火急一点、更凶残一点,五斗米顶上三道一来,陈静一行七人才不至于立在一旁!
此时此刻,孙小权不由自主也觉得,眼下破局就在王豹之!
只要司马让鹅风掌一掌拍死、或者重伤王豹之,五斗米顶上三道没有理由不现身,要是再不现身,讨逆大军必定会全军覆没。
司马让也要取王豹之的性命破局,眼下已经打斗了几十个回合,谁也没有打死谁,虽然各自受了一些伤害,无非也都是皮外伤。
司马让寻思着,眼下不能与王豹之做太多近身的纠缠,得尽快出绝招一招制胜才是,再多拖延一些时辰,反倒与精力、体力无济。
司马让故意与王豹之卖了一个破绽,正当王豹之鸡啄与鹰啄攻杀破绽之际,即刻抽身出来,紧接着一连串后空翻闪去了十步之外。
司马让左脚极速一沉一尺、右脚极速一歪一尺,双掌合十,借力使力一跃、凌空一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