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省农运会(14)(2/2)
老秦索性把群主职位让给了杨老师。
这都没啥,有意思的是,他俩经常斗嘴。
斗嘴不过瘾,还时常引经据典,兴致所至还要写诗!
用诗词互斗!
李铁如暗暗大呼过瘾。
他上小学、初中那时,对古诗词曾很感兴趣;但到底还是不懂。
杨老师一直在给他推荐他的那些诗词。
意图当然是,想在他的小说中占据些篇幅。
李铁如直言自己不懂诗词,杨老师还耐心给出了初步“科普”。
更漏子
杨占山
满秋光,飞叶急,歇洒草木瘦意。秋雨细,粉妆残,繁枝别梦寒。秋桐树,连夜风,吹送入冬弯路。一秋秋,一枰枰,一声声自鸣。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平仄难有标准的统一,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话为标准只是近些年的事)。
说实话,看过了解释也还是完全不懂。
蝶恋花广告
避暑山庄人疾走。菊花展园,窥视已良久。泊来手机怕丢丑,偷拍壮胆靠残酒。
群芳斗贱比胖瘦。惺惺作态,仆跌拿捏扭。刚刚忽听雷声吼,一阵乱雨残躯朽。
看过了之后,只觉得很是高大上,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实际上还有很多,但照片、手写居多;只有上面两首是在群里复制、粘贴来的。
懒,太懒,懒得再一字字手打,忍痛略去吧。
还有部分钢厂的故事、八九一中队的故事,同样也被省略,在此深深致歉。
李铁如提起这些,是为了请教欧阳,想弄明白诗词到底是什么概念。
由于没有流量,手机里虽然存有杨老师不少诗词,却没法让欧阳品鉴。
欧阳想了想回答:“诗词本是两个种类的,对于你算成一种也行。总的来说,诗词仍然是在表达,表达人们的感受;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
欧阳回答得很简单,对于外行人,他也没办法说得很具体。
但李铁如已若有所悟。
说白了,懂一些的人们,很方便以此附庸风雅。
再后来,写到此处,不得不百度,得到一些靠谱答案。
先说诗歌吧。
诗歌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众多诗人和学者回答过的问题,却又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
(下定义):根据经验直觉,以最简练的语言达到最感染人效果的文字组合。
从这一理解出发,诗区别与其他文体的特点是,诗特别强调“直觉性”、“感染性”和“简练性”,并具体派生出包括自身的以下7个特点:
1、诗歌语义的经验直觉性。
这里的经验直觉,是指当文字出现在面前时,人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而产生的经验,凭直觉对文字赋予含义。
作者凭经验直觉给诗句赋予含义,而读者又凭自己的经验直觉对诗句及空白进行理解。
这样,诗成了经验直觉交流的载体。
2、表达效果的感染性。
这是诗的一个基本特性,是指诗要具有最能感染读者的特性。
自古到今,只有打动人、感染人的诗才是好诗。
最早时,诗的感染性要求的可能只是情感的感染。
哲理诗出现后,诗的感染又兼具美的感染。
感染不只是诗所特有,小说、散文也需要,但诗更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