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升段大赛(7)(2/2)
杨老师也气呼呼的,再三强调,这些人偏偏不听!
“都说了,单官可以不计时!那么大优势,不会说一句,剩下的你随便占,我都不要了?!多简单的事?”
杨老师这话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还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盘棋下到一大半,后面还有百多手棋没下,谁敢说剩下的都不要??
即使领先一百目之上,都未必敢保证一定能取胜。
后面让对方随便下,随便占,大概率还是逆转负;只不过换了一个输法。
真正能解决超时判负的唯一办法,还是前半盘务必节省时间,尽可能少长考。
这方面,原本就是快棋手的棋友,会占不少便宜。
大部分快棋手,特点都是思维敏捷,而且本来也不善于长考。
业余棋手中,比较年轻时会有接近半数属于快棋手,根本慢不下来。
随着时间推移,目前大家比较年轻的多是四十多岁,年长些都五六十甚至七十多,快棋手不可避免的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快棋手并非只有优点,他们的缺点,就是经常会出漏招——“忙中出错”吗。
真正的慢棋手,相对漏招就要少一些。
承德市现在最典型的慢棋手,莫过于张游和张伟这二位。
巧合,二位都是计算缜密,善于长考,棋力高强。
稍不同处,张游是成名已久的一流棋手,张伟还是顶尖二流,尚有待于突破。
怎么才能最大限度逃避超时判负厄运呢?
其实,这就是一个时间分配原则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你一盘棋最多只有四十分钟!
那么,布局、中盘、官子三大阶段,都必须设置时间明确额度。
具体如何分配,则是因人而异,没办法一概而论。
比如说李铁如,他的办法是,忽视布局,只分给五分钟,最多十分钟。
重视中盘,至少二十分钟。
同样重视官子,至少十分钟。
为什么忽视布局呢?
他自觉布局不好,那么对付对付,过得去就行。
过得去的标准是,持平就很满意,稍落后也不着急。
说白了,即使真大大落后,也只能沉住气,慢慢来。
重视中盘,他的原则还是以防守反击为本。
底限是力争不被对方彻底打垮,尽可能争取相持或更好一些的局面。
二十分钟,一半用来计算复杂战斗中的各种变化,一半用来判断形势,研究后半盘收束。
而他最擅长的,还是形势判断和收官子。
严格来说,他的收官子水平并非有多好;形势判断水平确实是比较好的。
杨老师所说的,临时取消了五分钟读秒这个事,李铁如比赛时听得清清楚楚。
但他输给孙凯云,与时间没有半点关系。
认输时,孙凯云还剩下七八分钟,李铁如自己还有十余分钟。
问题是目数差得太多,收官子也好、磨时间也罢,都没有意义。
张立新成了第一位“受害者”。
公平地看,杨老师的责任略多一点,张立新自己责任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