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八章、两会前夕(11)(2/2)
好半晌才顺过气。
张伟此刻比李铁如反应更机敏点,预感李铁如猜得很不靠谱,没搭茬。
那子那个恨铁不成钢啊,别提了。
“我看你是低头服输习惯了吧?”
李铁如真的是不明白,无辜地呆看对方。
张伟也没好到哪儿去。
“死也不抬头。人家随便走一手,你们就得长考半天,费劲巴力应一手;然后人家大可外面转一圈,回来又是秒下一手,你们还得长考。这样,你们时间怎么可能够用?”
虽说未必那么严重,但张伟他俩倒真的经常这样。
他俩面面相觑,无奈笑笑。
那子也不愿意单只提出问题,他说:“我给你们提个建议,不一定正确啊,你们可以研究研究。建议你们,经常抬抬头,哪怕随便看看周围也好。”
他的本意,主要是心理战方面。
一直抬不起头,不就有被对方完全压制之嫌吗?
另外他认为,对方下棋来势汹汹的话,“我”必须不能丝毫示弱,绝不能没完没了的长考;如果可以,一定要第一时间拍上去!
宁可被人打死,也绝不能被人吓死。
这些斗气的理念,后面他也是大力推销;当然二人表面在点头,其实是充耳不闻的。
他俩并未有半句话交流,但心底一致认为,那子依然是只提出了问题。
他那些所谓的办法,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俩都觉得那子围棋水平不及他们,意见也就不值得借鉴。
所幸他俩表面功夫做得尚可,给了那子一些面子。
也许那子感觉粗放,并没察觉二人隐藏的不以为然吧。
总的来说,那子还是一片好意;他俩虽未采纳意见,好歹心意并没当成驴肝肺。
而这件事,恰好说明了“过犹不及”这句话。
张伟、李铁如是过,那子是不及。
张伟和李铁如的思考方式、习惯几乎都无可挑剔,但比赛中嫌过了。
那子正相反,他下围棋最大弱点,就在于“不严谨”。
张伟和李铁如是过于严谨,急需调和。
严格评判,那子的水平,或许仅业余4段初阶;李铁如应是业余4段中上,张伟是业余4段上阶;三人水平差距并不大。
那子很早很早就有很接近如今的实力。
后面这些年进步很慢,主要原因非别,正是他的不严谨导致。
可以说,只要他养不成严谨的好习惯,那么他未来进步就会越来越慢。
现在看,他想要突破这个巨大难关,极难。
他的不严谨,一大半是因为他固有的性格。
对方下棋稍一放慢,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分散注意力。
他自称,不明白对方想什么,有什么好想的。
反过来,就算有人硬逼着他长考,其实他都是没办法做得到的。
他的思维早已固化,固化在比较快节奏上。
只能适应快节奏,慢节奏一定是不适应的。
张伟和李铁如基本与他相反。
难道说,他俩的问题也是无法改进的吗?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