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伦敦奥运(6)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伦敦奥运(6)(2/2)

目录
好书推荐: 降魔专家 天魂至尊传 带着灵宠去修仙 深夜医馆 江湖史事 我是天道爸爸 学习会变强 我的梦里有个外星文明 我是演技派 起源心世界

中国在竞技体育中采取举国体制被奥运会证明方向是正确的,方法是对的,中国会一往无前的坚持下去,不会因为一些人的质疑而放弃。

中国和美国英国都有为备战奥运战略的举国体制,所以对中国的奥运举国体制没必要而且也没有用。

然而,我们的举国体制当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李娜2008年脱离“举国体制”而“单飞”,2011年创造历史,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上夺得的第一个单打冠军的人。

这样的突破为中国体育创造了一个潜在的转折点,其意义值得反复玩味总结。

“举国体制”在体育上,效力可以说大得非凡。

在冷战末期的奥运会中,美国不仅不敌苏联,甚至被东德超过。

考虑到后两者在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口规模上都远不如美国,这样的业绩即使把兴奋剂的因素算进去也相当可观了。

中国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突出表现,同样显示着“举国体制”的效力。

但是,效力不等于效率。

看看金牌的含金量就明白。

奥林匹克运动本质上还是业余的,虽然经历了商业化的洗礼,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大部分项目上的奥运选手都是业余选手。

以百米这一极端人气且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来说,十几年前美国短跑名将格林,在破世界纪录前一年还在餐馆打工。

“举国体制”的效力在于,通过公共投资、在全国范围内选材、从小系统培养专业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自然能够以专业的压倒业余的。

另外,“举国体制”可以采用计划经济式的金牌战略,专门在冷僻的项目上投资。

比如,划艇、射击、冰壶等等项目,大多数中国人碰都没有碰过,一般也不知道规则,很难欣赏。

但是,因为是冷门,搞的人少,我们用追加公共投资的方式就能培养出许多奥运冠军。

这也不奇怪,“举国体制”在越流行的项目上表现越差。

比如田径的热门项目和足球等等,中国运动员很少有所表现。

刘翔可以拿跨栏金牌,但是中国培养不出一个百米能进决赛的选手。

而在商业化程度高的项目上,即使把苏联东德算上,“举国体制”也缺乏令人信服的表现。

直到冷战末期,篮球、网球、拳击、足球等等项目,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选手基本都是不参赛的。

其业余选手大体也能和“举国体制”的专业选手维持同一水平。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