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决一雌雄(36)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决一雌雄(36)(2/2)

目录
好书推荐: 降魔专家 天魂至尊传 带着灵宠去修仙 深夜医馆 江湖史事 我是天道爸爸 学习会变强 我的梦里有个外星文明 我是演技派 起源心世界

按理说,李亚峰绝对占理;成王败寇吗,自古以来不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人家小金子是真不服啊!

人家就是认为,你们水平都不咋滴。

李铁如听了之后觉得,小金子真的输不起,没意思。

于是就对小金子观感很差,默默给了对方差评。

不服气之心,人皆有之。

不服气很简单,你大可以卧薪尝胆,勤学苦练提高水平,等下一次战胜对方,一雪前耻。

李铁如认为,古代越王勾践的做法,正是“有志者”的典范。

输了不认,一来是输不起,二来显得很没素质。

不过,李铁如也没多少什么,只是淡淡道,他怎么也这样(输不起)呢?

那件事总归是过去。

此刻,老孙忽然放言,承德市打桥牌的,只有吕红星、小金子俩人算会玩;言下之意,就是与他老孙同为高水平。

余者碌碌,不值一提。

这,太伤了。

唯有李铁如免疫力超群,听了这话,心里依旧无怒无喜。

李亚峰已经勃然大怒,唐飞面上虽然还挂着笑,显然是已经勉强到了极点。

李亚峰“怒发冲冠”,小金子看不起咱们也就算了,咱们可以下回再灭他们;可是,队友突然大放厥词,当面指斥,你们水平都不行!

这这这,可怎么办?

对于李亚峰而言,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外面人们瞧不起他,他还远没能摆平;最怕内部出隔阂。

难道说,应了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

北宋赵普最先说的“攘外必先安内”,并不是蒋介石发明的。

其最早的出处是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当内外交困,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维护统治,常常以安内为中心,“安内”、“攘外”并举。

攘外必先安内的最早:努力争取民心,如果没有民心的支持,那么政权将会不存在。

因此,盲目攘外和安内都是不可取的。

东周事例春秋时期,面对外部戎狄侵扰,内部王室衰微、诸侯相争,春秋五霸之第一霸齐桓公就提出口号“尊王攘夷”——先“安内”以“尊王”,“尊王”而后才能“攘外”。

西汉时期,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内”,引起当时朝廷的激烈争论,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或认为时机还未到,以窦婴为首的认为当时应一致对外,对付匈奴。

晁错以政治家的眼光说服汉景帝最后选择继续和匈奴和亲,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和守边备塞以及削藩上。

结果,汉景帝的削藩除去了内忧,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为武帝对匈奴动武、解决边患创造了条件。

北宋初年,面对国内未平和辽国威胁,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南宋时,面对金国的入侵和南宋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兵乱、匪患,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进讨由乱兵啸聚为匪的曹成所部时,就曾上书宋高宗:

“臣窃惟内寇不除,何以攘外;近郊多垒,何以服远。比年群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故盗亦玩威不畏,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招。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