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茶楼擂争(30)(2/2)
这话实在是有点可笑,跟围棋书报杂志学棋,是大部分业余棋手的主要学习方式;这很平常、很普通。
月月自己也只能这样,他却以为其他人不用学习,只靠聪明就能下围棋。
其实业余棋手们,普遍学习效率低下,这是很无奈的现实;只能自己囫囵吞枣而又漫无目的地,找到什么都胡乱学,不可能有什么计划性、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提高缓慢那是应有之义。
推而广之,岂止下围棋的业余棋手如此,大部分领域的非专业人员,应该都有类似困扰。
再加上天赋限制,一般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应该适合学什么、而又不适合学什么,往往学习起来,都会事倍功半。
普通人在哪一方面取得进步,都是非常难的。
即使茶楼范围内的二流水平,疙瘩、月月、老秦、老夏、邢老师等人,他们的围棋水平也同样都是下过一番功夫,来之不易。
高手们可能看不上,实际上也属于难能可贵的。
用申老师和杨老师的话评价,这些人正是围棋项目赖以存在并发展壮大的基本群众;一旦缺少了这些人以及水平更差一些的大众参与,围棋项目的前途就堪忧了。
前面提到过,承德市总人口三百多万,围棋人口理应达到或超过三万人。
这些人很可能都有一次或几次参加比赛的经历,大部分人经历挫折后,就逐渐不再参加比赛,甚至丢掉围棋这一爱好许多年时间;一直到最近网络兴盛,才再度“捡起”原来的爱好。
月月等人,之所以还能坚持参加比赛,是因为在大众之中,他们也是“高人一等”的。
承德市围棋界,当打的一流棋手就有十人,老牌一流棋手还有七八位,这就已经占去二十来号位置了。
实话实说,老牌一流棋手,现实一些,应该等同于现在的二流棋手。
而二流棋手,是一个很大的群体,都算起来,大致有三四十人吧。
三流棋手人数更多,总有五六十人。
加起来,也只有一百人上下。
其实,这些人就是长期磨炼后,总能参加比赛的大半群众;每次比赛,还有一些零散人等,不一定什么时候有时间也有闲心,也可能会“冷不防”参加一次比赛。
这些大部分“不入流”的棋友,人数很难统计了。
茶楼的小何,也是这样一位“散仙”;他只在九零年,参加过唯一一次比赛——段位赛。
一鸣惊人地取得了八胜一败的绝佳成绩,获得了业余3级证书。
据他自己说,证书早已经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他那次输的对手,也可能实力并非很强,他没记住对方是谁。
最后一轮,他对上当时在承德市炙手可热的,石油学校的余兆晖业余3段。
这是小何很得意的一盘棋,至今还记忆犹新。
他那盘棋是劣势,基本功不如余兆晖;不过,后面收束中他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并且下出了妙手,令对方左支右绌而无法两全。
他逆转胜了对方,名次依然是人家冠军,他名列第二。
小何的实力极强,也只能列在二流棋手里面。
这个只能是有说头的,九八年在图书馆五楼棋社,他曾经有过一口气连胜马少恒四局的壮举!
马少恒可不是别人,他可以说是承德市下围棋最认真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