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调查(2/2)
本来杨可说了也没啥,一部分买房装修了,剩下的一部分存银行了,但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好像自己是罪犯似的。所以不愿意再回答任何问题。
“对不起,这是我的隐私,我不想说,如果没有别的问题,那告辞了。”
言罢,站起身,向门口走去。
沈建设怕事情闹大,急忙站起来,拦住杨可,道:“杨可,我们只是想把问题搞清楚,没别的意思,你配合一下好不好。”
杨可不能对沈建设发火,回过身来,对张科长道:“这10万元是总厂奖励给我的,光明正大。至于我怎么花,我说了算。谁告我,让他直接来找我。如果认为这笔钱来路不明,你们可以问局领导。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摆在桌面上运行的。”
也难怪杨可生气,累死累活地给工厂干,倒了总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而且一个来回滨城的火车,都没有休息,就来到工厂工作,能不让人心寒吗!
其实,昨天杨可在滨城的时候,调查早早就组兵分三路:纺织局、纺织厂、经编总厂进行调查。
上至郝书记、徐枢记、李刚、魏枢记、陈志等人都进行了秘密谈话。
下至经编总厂、服装分厂、纺织厂的财务科长也都进行了问询,并且查了账。
晚上,调查组召开会议,进行汇总。
只有两点有问题。
一,面料变成成衣,说是对外加工,实则是卖给外商的。有偷税漏税之嫌。
但郝书记给出了解释,当时是赊的面料,并没有产生实质交易,只不过还钱的时间有些晚罢了。
对于新开的发票则是为了走账,为了出关而开的,并没有虚开。
众人讨论了一会儿,认为可以排除两个工厂相互勾结吞噬国家财产的嫌疑。
第二个问题,就是10万到底是不是只给杨可了,还是几人分摊了。
如果分摊,那事情就大了,肯定是经济犯罪,而且是团伙犯罪。调查的领导都说是奖励给杨可的,并没有分摊。哪怕是一瓶汽水,杨可都没给他们买过。
调查组讨论了一会儿,认为只有与杨可谈完话,才能定性。
所以一大早就来到经编总厂等待杨可。
作为经侦科长,主抓的就是经济犯罪,所以在问题没调查清楚,肯定是持怀疑态度的。
张科长也感觉自己的语气有些重了,站起身,走到杨可面前,道:“杨可同志,我向你道歉,刚才我的态度不好,请你谅解。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是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你的回答不仅关系到你的清白,同时还关系到其他人的清白,你说呢?”
杨可一听,也是这么回事,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其他人。气顺了不少,旋又坐下。道:“10万元的去向是吧。4万1千元买房子,2万元装修,还剩3万9千元,在存折里。”
说完,从兜里掏出存折,递给张科长。
杨可买房装修后,怕再用钱,所以并没有把存折给妈妈保存,而是一直带在身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