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惊喜(2/2)
因为杨可承诺用出版诗集赚到的钱买新房,所以才如此地大声说道。
来往的行人莫名其妙地看着杨可。
李梦洁笑道:“小点儿声,也不怕被人家笑话。”
……
十一月初,服装分厂开工资的这一天,就像过大年一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缝制车间工人十月份的平均工资为170元,是很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而且还休息了两天。
其中高素娟工资最高,为400元,成了工人学习榜样、追赶的目标。
其他车间和科室也是水涨船高。
沈燕和刘婉欣实地采访,职工们纷纷称颂杨可的革新,并且强烈要求不能再回到以前大锅饭的生产模式,工人的想法第二天就报道出去了。
杨可的革新宣告成功!
因为是辽东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杨可的革新,市里更加重视,当天与纺织局领导开会,会议一致肯定杨可的革新成果,是对改革开放思想的最好理解,为生产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市里和局里全力支持杨可的革新,同时要求这项革新要深入下去,并且号召全市企业要向杨可、服装二厂学习。
有人提出:“目前杨可只是生产厂长,级别太低,以后工作恐怕掣肘,会对深化革新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如何给各个企业领导上课。”
也正好赶上纺织局的领导班子在明年初要进行换届、调整,市领导当场决定,要贯彻干部选拔年轻化的精神,不要等到年后了,提前任命。
上午开会,下午市领导便分别找徐枢记等人谈话。
第二天一早,杨可刚进工厂,就听见广播李梦洁的声音:“通知,通知,8点半召开全厂干部扩大会议。通知,通知,8点半召开全厂扩大会议。”
因为昨天快下班的时候,徐枢记已经找杨可谈过话,所以杨可知道今天的会议内容。
杨可与王霞在车间转了一圈,一切正常,便来到总厂会议室。
依然是三百多人。
唯一不同的是,今天大圆桌周围坐着五六个陌生人。
杨可认识其中三人,市里主抓轻工企业的副市长,市宣传科长,纺织局的郝枢记。
副市长是给杨可颁奖时认识的。
宣传科长也见过几面,最后一次是诗刊社发表杨可的诗,宣传科长和市文联、作协一起来见杨可的。
郝枢记也见过几面,最后一次是因为工作服的事情见过,当时还是郝枢记拍板同意杨可的方案。
徐枢记招手让杨可和王霞坐到圆桌旁。
王霞坐下后,小声问杨可:“今天的会议好像不一样啊,副市长都来了。”
杨可小声道:“一会儿给你一个惊喜。”
首先是徐枢记开场白,热烈欢迎市领导,局领导莅临总厂视察指导,然后请市局领导讲话。
郝枢记讲话首先肯定了杨可的革新,然后话锋一转,道:“今天的会议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针对经编总厂以及服装分厂的干部任免令。”
众人一听,都竖起了耳朵,这可是大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