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买房(2/2)
主要是在民主路两侧转悠,因为这里是市中心,市政府、各大局基本都在路两边。
你道杨可做什么?
他要买房!
本来计划十一休息搞定的,但是十一聚餐、二号陪华美慧溜达,便把这事耽误了。
在得到10万元奖金的时候,杨可第一个想法就是让父母妹妹住上好房子,改善家庭环境。
所以杨可才着急回来,并且向李梦洁撒了谎。
不然又得向后拖,因为这个单子量大,生产计划排的满满的,星期天全厂也是加班,所以根本没时间出来买房。
要是买也得等下个月,下个月有工作服的单子,指不定还有什么单子,再拖就年底了。
在杨可的计划里,过年前必须搬进新家,在新家里过春节,是对他重生最好的庆祝!
杨可陆续看了几个楼盘都不满意。
为什么?
因为当时住宅楼的建设主要是解决住房紧张问题,设计风格没有庁的概念,或者说概念不强。
设计风格都是卧室大,其他地方都小,基本没有庁。
所谓的“庁”与平房一样,其实就是厨房而已。
所以当时对房子的标准称呼是“一室、一室半、两室、两室半、三室”等。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庁”的概念才逐渐被重视。
进而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卧室逐渐变小、庁逐渐变大;再后来,庁与厨房又分开;再后来,又分出了餐厅和主厅等等。
而当时在东北,绝大部分的住宅楼都是一个形状,人们称呼为“火柴盒”。
六层楼、楼口2至6个不等、每个楼道分三户。
左右两户是南北通透,成对称型,是标准的两室。一般面积在55平米左右。
开门就是所谓的庁,其实就是厨房,与平房的格局没什么区别。
在靠门这一侧的角落用红砖砌成一个空间很小的洗手间,当时都是蹲便,旁边是洗脸池,因为整个面积不到两平米,所以根本放不下其他东西。
如果你条件好,买了洗衣机,那也得放在所谓的“庁”里。
一家人要是吃饭,得把桌子搬到南屋去,因为厅里坐不下太多的人。
一般情况下,靠着洗手间旁边是一个门,外面是阳台,阳台也很小,而且不是封闭的。
封闭的阳台在九十年代才出现。
再向里面走,左右各一个门,就是两个卧室,很简单的格局。
而中间一户是标准的“一室半”,面积也不到50平。
开门就是厨房,一侧砌有洗手间,南边阳台,左右是两个卧室,面积相对两室的卧室小一些,所以称为“一室半”。
这样的格局不是杨可想要的,所以杨可一直在寻找。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