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年代的温情(2/2)
有一天,唐老师和教汉语言的王恒礼老师来了,风尘仆仆。
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巡回辅导的唐老师和王老师到达我们这个实习点——成昆铁路旁边苏雄中学的第一件事,是王老师把我叫到一边,笑眯眯地从挎包里拿出一大瓶蜂蜜,说是唐老师让转交给我的。
而这瓶蜂蜜,是大胆的我女友委托唐老师带过来的!
我知道唐老师为什么不亲自交给我,毕竟她是班主任。
那时不知爱情之重,更不知师恩之重!
蜂蜜稀里糊涂吃了,印象中也未曾向唐老师表示过感谢!
那时候我就应该恍然大悟,突然明白女同学们为什么都叫唐老师“唐妈妈”,可直到38年后的今天,负责联络同学会的女同学再次用这个发自心底的称呼来称呼唐老师,我才彻底懂得了这三个字!
不过教育真的是潜移默化,几十年来,我对学生非常好,好到超过对我的儿子!
没有什么,很自然的,教师对学生,就应该像唐老师对我们。
现在组织同学会的美女告诉我他们不久前刚为唐老师庆祝了八十大寿,让我既感到安慰又感到惭愧。
我不由想起了林泰安老师,想起为了在州展览馆办展览把我和另一个有才的同学从学生宿舍抽出来安排到小办公室居住并吃教师伙食的廖锡纯老师(或主任),想起他天天背台词的演员儿子,想起他说话的幽默风趣。
我还想起在操场偶然遇见的关老师。这是一个女老师,东北人,满族,管分配的,说普通话,我们四个学生随口一说想要分回甘洛,竟然都如了愿,她对我们那么负责任。
我想起教美术的曹辉国老师,很是伤感,因为他已经去世!我由于被抽调搞展览,没上几天课,毕业时曹老师没有形式主义地考我一考,就打了高分。大概他认为能够在展览馆搞文字美术工作,已经说明了成绩。
突然间我感到我的师范校老师们都是多么专业,多么适合于做教师的教师的工作!他们用职业的爱心、人情味和职业的态度构筑我们的灵魂,培养我们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处事的态度。
这些老师,都是从大城市来凉山“支边”或者下放到凉山的,他们都毕业于师范院校。
林泰安老师就是从川师大来的,据说在川师是系主任还是年级主任。
我们那一代人下乡之前在中学是红卫兵,阶级斗争把我们搞成铁石心肠,是不懂得感恩的。
现在听组织同学会的美女说,我班同学出息都大,我为唐妈妈骄傲。
我将永远铭记那残酷年代的温情。
师恩太重,难以为报。
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