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大司马老了(2/2)
别看“黑卒子”只是五万,说句夸张些的话,就是百万大军,亦不如。
这是利兵,利兵需藏鞘。
一旦出鞘,斩帅夺旗,不在话下。
只是不等太爷安心的笑容荡漾开,郑政下一句话,更让太爷激动。
郑政瞧着满心喜悦的大司马,清清嗓子,淡淡道:“还有一万‘黑卒子’,在北边呢。”
太爷猛然耸起身子,双眼放光,那只就要拍案的大手,又嘎然收住了,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一个劲说道:“好,好,好······”
原来,太爷瞥见了,小桃树抬着脑袋,瞪大眼睛,正瞧着自己。
太爷不好意思了,有点失态。
小桃树看着就要拍案而起的太爷,莫名其妙,不知道太爷为什么这么高兴。
小桃树听到了“黑卒子”,“黑鹫子”,“白鹫子”,但是,不明白什么意思。
郑政和苏脂官,看着对面爷孙大眼瞪小眼的光景,忍俊不禁。
福童还坐在门口,对于暖阁的情况,无动于衷。
看看时辰,已然临近傍晚,太爷便要起身告辞。
郑政极力挽留,苏脂官随之起身帮腔,说大司马无论如何,也要留下来,她可是记得清楚,小时候,她还欠着大司马一壶好酒呢。
是有这么回事,太爷也记得,那个时候,脂官这个女娃,想要一把剑。
于是,太爷便给脂官削了把木剑。
脂官舞着木剑,说要给太爷寻一壶好酒。
那年,就是北伐的那一年,脂官抱着酒,望着太爷萧瑟的背影,没有追上去,自己个在大雨中嚎啕大哭。
太爷仔细瞧了瞧,腰挂长剑的苏脂官,细条身材,脸蛋还是冷,是个俊丫头,英气勃勃。
太爷笑着摇摇头,牵着小桃树,迈步走出暖阁。
郑政紧随其后,又说,傅司马很想念大司马。
福童早早已经起身,走到屋门外,等着呢。
太爷停住步子,转头对郑政和苏脂官道:“我老了,想要多陪陪烛儿,烛儿打生下来,就被抱上山了。一年,我也只是上山一次,瞧瞧烛儿长了多少,胖了多少,缺些什么。”
太爷的话有些多,郑政和苏脂官静静听着,就像在听爷爷说些心里话。
说实在的,太爷,在二人的心中,其实就是他郑政和苏脂官的爷爷。
“其实,我知道,敕令山什么都不缺,烛儿在山上过得很好,我就是想要去看看烛儿,看见烛儿,心里面就踏实了。”
“本来,我是想要拒绝殿下这番好意的,我知道大玄厚恩,始终没有薄待我这位罪人。但是,我想了想,烛儿在这,在敕令山,我便来了。”
“厚着脸皮,没有推辞城隍神的敕封,想着烛儿下山的时候,只要来了清流城,我便总能瞧见了。”
“我也没想到,我现在看着烛儿,就能安心许多,不像以前,脑子里总是忘不了声山。”
“听说殿下很久没有回宫了,我想,大王对殿下,也是很想念的。殿下应该多回去看看,大王身体不知道好些没有。”
小桃树抓着太爷的手,太爷的手暖暖的。
最后,太爷似乎心有不忍,说道:“殿下,老臣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清流真要兵戎相见,希望殿下能给洪演留个全尸,给老公爷留个祭祀。”
郑政神色肃穆,郑重点点头。
他也不希望兵戎相见,他更希望清流公,这位洪伯伯,能够主动请缨,率军北伐。
郑政站在门口,望着大司马远去的背影,久久没有转身。
郑政觉得,大司马的的确确,是个老人了。
一身抱负都卸下,余生消磨捧儿孙。
大司马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