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望苍茫 > 九十三章. 电电报电缆

九十三章. 电电报电缆(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基地我的兵 竞技天王 大唐攻略之不死传说 七零男女 汐言的世界线战争 元破乾坤 网游之无限技能流 混沌灵神 一世枭雄 侠客列传

历史上的1866年7月27日,大功告成,菲尔德的愿望终于实现。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与欧洲之间的电报通信开通,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讯联络。而菲尔德为此所得到的报偿只是一枚金质奖章和美国国会作出的一次感谢表决。后来,菲尔德又着手在纽约市内建造高架铁路。这条铁路造价高昂,加上某些金融资本家从中牟取暴利,菲尔德再次破产。他最后穷困而死。

现在正是第二次敷设失败后的时期,菲尔德已经损失惨重,资金来源枯竭,整个社会对于这一伟大计划嗤之以鼻。就在菲尔德已经准备孤注一掷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兰芳美国办事处的来信。不但对于他的项目极端赞许,而且提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兴奋至极的菲尔德马上和兰芳特派专员会面,就电缆工程洽商。刘玉振和伍家在美国聘请的工程顾问,以及美国办事处的人员,仔细研究了菲尔德的工程计划和实施细节。最后议定,由兰芳、伍家的一个美国公司还有菲尔德公司,联合注册国际电信公司,三方共同完成海底电缆的敷设,并经营日后的电报业务,当然还有后来的电话啦。

一心完成壮举的菲尔德接受了兰、伍两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4条配备精良的电缆敷设船开始第三次敷设。

由技术人员和美国办事处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刘玉振带着随员离开美国,赶赴巴黎,应邀参加国际电报联盟签约仪式。

出现仅十年之后,电报便成为一项服务大众的业务。然而当时还没有跨国电报线路,因为各国使用的制式不同,电文需要誊写、翻译并送交到边境口岸,再经邻国的电报网络转。但这种体制迟缓笨拙,许多国家最终决定制定有助于实现各国网络互连的方案。由于这种方案是国家出面、各管一段,建设电报链路通常需要分别达成多项协议。为简化程序,各国开始制定双边或区域性协议,因此到18**年,已有多项区域性公约付诸实施。

2o个欧洲国家联手制定了一项国际互连框架协议。制定出促进国际互连的设备标准化通用条例,通过了适用于所有国家的统一操作守则,并确定了通用的国际资费和结算规则。作为亚洲对于电报事业热衷的推行者,南洋联邦指示美国办事处努力争取获得一席之地。

终于,在1865年5月17日,2o个欧洲创始成员接受了一个亚洲国家的加入,并经过两个半月的艰苦磋商,在巴黎签署了第一份“国际电报公约”,并成立了国际电报联盟。

回已经顺利签约的电报,回到饭店的刘玉振,躺在柔软的席梦思上,紧张了一天有点疲倦,虽然签署了协议,刘玉振也成为当时报纸争相报道的亚洲名人,但是连他自己还对于贺公子极力怂恿的这一事情的目的不太明了。

“谁知道这小子还别着什么坏呢?”他总是觉得这个贺公子不只是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共和国的事,总有一种更大的,甚至大得他都不愿承认的企图。也就是这种感觉,使得他放心大胆的按照他的计划去做,而不怀疑他会在兰芳这一亩三分地上谋求私利,他的那个企图使得他根本看不上兰芳。

“他究竟心有多大呢?”

这时响起,“哒、哒哒”的敲门声,刘玉振答应一声,坐起来。陈逸杰进来:“欧亚线那边有消息了。”

“什么时候走?”

“后天。伍家的人已经到了,文件正在整理。加入国际电报联盟还真是有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提出的延长线路,对方非常感兴趣。初步意向是我们承担从印度以后的资金部分,承包到达香港之后的后续工程。收益也是一样。”

“他们还是比较看重印度,他们兜里的钱不会轻易让给我们。也好,不过印度以东的延长线就是我们的了,到了新加坡再分线到兰芳、香港、詹卑,从香港上岸,或者到上海再上岸。不知道清国那边的事怎么样了。”

“是,如果上岸不成,怎么办呢?岂不是前功尽弃?”

“哈哈!不会,即便不能上岸,香港到印度的钱,已经掉进我们兜里了。西洋各国会看着电报线就在上海水下面,不想办法接上?再退一万步,即便丁日昌咬定牙关不答应,就先完善我们婆罗洲的。”

对于兰芳出资5o万美元投入电信公司,陈雨霖很是犹豫,虽说是有美国办事处和伍家负责,而且怎么算怎么赚钱,但是现在用钱的地方太多,这一百几十万白银就这么交给一个外国老头?真有点不放心,就没有更赚钱的地方了?

叶根生的着眼点一是下一个工程,就是欧亚电缆工程的敷设,它会与于1869年完成。起于英国的伦敦,穿过欧洲大6,然后部分沿着6地,部分通过水下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城,全长达一万海里。如果兰芳能够完成与新加坡的电缆,一路西行,就会很快与印度连接,那样兰芳就如同有了顺风耳啦。

一旦欧美电缆按照计划在明年完工,就要全部拉到南洋,进行南洋海底电缆的敷设,先完成到安波纳、詹卑线,之后就是新加坡,马六甲海峡的电缆要研究,是水线还是旱线;这时嘛,就可以连接香港了。香港之后的工程,这可能是最头疼的事。

现在,英国伦敦的电报须由西伯利亚和蒙古交界处的电报站接收后,由驿差夜以继日分段运至北京,再用轮船送到上海。也就是三个星期后才能到达上海。

本来的欧洲——香港线敷设成功后,开始只有新加坡到长崎、香港两路电报。洋人想跟国内联系的话,要么还是走传统的邮船,要么就托人把消息捎去香港或者日本,再转国内。187o年的时候,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敷设了一条香港——上海的电报海线。1872年次采用中文字码通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电报。数年以后,欧洲遇丝产荒年,中国商人借助电报,获得数百万两银子的巨利,那是后话。

16977.netbsp;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现!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