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请历史学家滚开。(2/2)
原文:‘王曰:“取文房四宝。”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纣王。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因为《封神演义》原文用的就是文房四宝,我为什么不能用?
可能有人觉得原文写的不严谨,我现在写应该严谨一点,这一点,我觉得神话小说比较适合这个写法。
如果严谨点,我是不是要写,帝辛用刻刀在粉墙上刻下一首诗,那我就要问了,商朝有没有粉墙?这个涂料哪来的?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帝辛要写七言律诗?他写的为什么不是诗经体?哦,那个时候连诗经都还没有呢。
能这么写吗?
所以,不要较真,要较真,小说真没法写。
写个闻仲金鞭,是不是还要考证,那个金字到底是金还是铜?还有用铁鞭的,我是不是还要考证当时有没有铁?炼铁技术有没有?
所以,要提意见,可以,你直接说我哪个地方写错了,百度谁都会用,我百度一下确认后,会修改,没法改的会说明。
比如梓童这个词,有个书友说这是对皇后的称呼,不是姜后的名字,我百度了下,确实,虽然没法改,我也作了说明。
最后,再重申一遍,提意见可以,不要笼统说作者不懂历史,你懂,你来写,写了后我订阅拜读,好不好?
说到这又想起一件事,我发现订阅的读者基本都不评论,有评论或提意见也口气比较缓和,是一种交流的语气。
越是评论尖锐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订阅的,你,要脸吗?